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
  • 本期话题
    郭镇之
    2014, 36(6): 6-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中国公民参与新闻传播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在新闻舆论场域也出现了一些伦理缺失、新闻失范的乱象,并导致一系列的国家法规动作。论文的问题是:来自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及其媒介伦理是否能够在当下中国发挥纠偏除弊的积极作用?其意义和价值又该如何引进?论文审视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伦理与当代中国的关系、新闻专业主义引进中国后的困境、公民参与报道给中国媒介伦理带来的挑战。论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伦理可能促进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和政府-媒介关系的发展,但媒介改革仍面临困难和问题。

  • 本期话题
    陈阳
    2014, 36(6): 16-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择体制外记者为研究对象,媒体机构怎样培养和规训他们?他们又怎样挑战媒体机构既定的行事规则和职业理念?本文认为,由于身份差异造成了职业升迁的“玻璃天花板”,体制外记者相比体制内记者更难对媒体机构形成归属感和忠诚感。部分体制外记者受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成名的想象”所驱使,过分强调社会影响力,造成了一些“不专业”的做法出现。最终,体制外记者要么接受改造,要么离职转行,跟媒体机构的冲突,总是以他们放弃而结局。

  • 本期话题
    黄顺铭
    2014, 36(6): 29-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取一种整合性的视角,把官方新闻奖同时视为一项关乎社会控制、文化祝圣和社会承认的项目,并运用田野数据和统计数据回答了制度演进过程、规则系统和评委的社会来源及其把关实践等研究问题。官方新闻奖始终按照一种国家支配模式在运行,即由扮演党和国家的代理者角色的专业组织来具体组织实施新闻奖的生产。双重赞助制度、推荐单位制度和挂钩制度一起构成了基本的规则系统,它们各有其社会控制功能。官方新闻奖一直有着稳定的评委来源,评委们的荣誉把关实践微妙而复杂。

  • 本期话题
    白红义
    2014, 36(6): 4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2013年9月报人江艺平退休视作中国新闻业面临的一次“热点时刻”,从集体记忆的角度讨论新闻权威的塑造问题。文章以新闻人的纪念话语为研究对象,分析新闻人如何来讨论这一退休事件以及这种讨论对新闻业具有怎样的意义。

  • 本期话题
    张志安 吴涛
    2014, 36(6): 6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15年来针对中国大陆新闻从业者最大规模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当下中国新闻从业者角色认知、纵向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业者对报道事实、观察和解释事件等“信息功能”最为看重,对监督政府、设置议程等“政治功能”则最不看重;中国新闻从业者对宣传“喉舌”角色、舆论“监督”角色的重要性评价在不断下降。此外,媒介的属性差异(市场取向VS行政取向)、类型差异(网站VS报纸)以及互联网的使用行为都对新闻从业者的媒介角色认知有影响。

  • 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研究
    单波 肖劲草
    2014, 36(6): 76-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论语》的传播智慧显示的是中国人的精神交往的智慧,是中国人的交往特性。在当今的世界交往体系中,中国人可以通过温习这一智慧,建构交往的主体性,在一个多元文化主义的时代复活“仁”的主体间性的交往精神。这与西方基于理性的交往精神形成了某种互补关系,创造理解、反思和领悟的契机与意义的准确表达、理性的劝服,人伦政治关系的建构与在求知活动中超越人伦政治关系,在互动中注重情境和情感与偏重理性在人际互动中的指导作用,这其实是人类交往精神的完整性表现。在追求人类交往精神的完整性过程中,《论语》的传播智慧便得到了创造性转化。

  • 传播学研究
    黄雅兰
    2014, 36(6): 92-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读哥伦比亚学派早期成员赫尔塔·赫佐格的广播受众研究,意在指出赫佐格在研究议题、方法和范式等方面对传播学的贡献:从研究议题看,赫佐格首次将中下层家庭妇女及女性叙事类型广播肥皂剧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方法看,赫佐格最先采用并发展了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从研究范式来看,赫佐格的研究不同于在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客观经验主义范式,而是属于诠释经验主义范式,并带有社会批判的色彩。而以上特征均与后来的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特征相契合。最后,文章从个人、学术共同体和社会背景三方面探讨了赫佐格在传播学史上近乎“失踪”的原因及相关的知识社会学思考。

  • 新闻教育研究
  • 新闻教育研究
    约翰·帕夫利克 撰 张建中 李雪晴 译
    2014, 36(6): 105-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急需变革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与此同时,整个传媒业也处于巨变之中,新闻教育者和新闻从业人员正在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发展道路,他们在其中仍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即通过基于媒体的创新与创业模式,来重塑新闻业与大众传播,而指引这一模式发展的则是媒介伦理、言论自由、准确、独立与批判性调查等原则。

  •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邹振东
    2014, 36(6): 119-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电视政论节目是近年来台湾最强势的媒介形式。本文立足政治文化与大众传媒互动框架理论对台湾60多年历史进行长时段观察,发现台湾社论、政治广告和政论节目等媒介形式其不同的强盛时期,分别与威权主义政治文化、启蒙主义政治文化与“群粹主义”政治文化一一对应。台湾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催生了台湾政论节目,推进了台湾媒介形式的嬗变,也带来台湾媒介政治话语主体的结构性转变。

  •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丁颖 徐敏
    2014, 36(6): 136-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调查了情感调解类电视谈话节目的主力收视人群、主力收视人群的收视需求,以及这类节目应该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调查得知,女性观众收看此类节目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是获得日常生活的启示,而且她们最在意的该类节目品质可以用“真人、真事、真情”来高度概括。

  • 广告传播研究
  • 广告传播研究
    姜峰
    2014, 36(6): 151-1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DVR的使用者可以播放、暂停、回放、快进任何先前保存的节目内容,包括电视节目和广告。电视广告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通过DVR功能,观众可以在广告部分快进。因此,本研究对于数字电视时代的广告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广告记忆度的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和眼动仪测量,测试快进对广告信息处理的影响。研究证实了观众观看快进的广告时,紧张度更高。但在广告记忆度、品牌识别度、广告内隐记忆度方面,以正常速度观看的观众比6倍速快进的观众高。另外,快进组观众的广告内隐记忆度小于广告记忆度。这反驳了快进对广告信息处理影响较小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