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大数据方法与传播学研究
  • 本期话题:大数据方法与传播学研究
    王秀丽 赵雯雯 袁天添
    2017, 39(4): 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聚焦于社会化媒体效果测量及其评估过程中的具体指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 行综述。文章首先从传播学、社会学、计算机网络科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社会化媒 体效果测量评估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继而在此 基础上尝试提出一套目标导向的社会化媒体效果测量指标体系。最后,文章对社会化媒 体效果测量与评估的未来研究思路提出几点建议。
  • 本期话题:大数据方法与传播学研究
    张伦
    2017, 39(4): 2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在线人际交往在人们的社交活动中占据了越发重要的位 置,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线下人际交往方式。本文以特纳的“人际交往整合模 型”为框架,探讨个体在线网络关系构建的影响因素。本文抽取了某大型社交网站60万 对好友关系,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考察了个体特征、对偶特征以及网络结构特征对在 线关系构建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用户的网络结构特征相比于其他特征对个体在线关系 构建更为重要,人类的在线社会交往行为并非“一厢情愿”,而是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 外部结构的影响;对在线社交网络的量化分析发现,“择优连接”原则在在线社交网络 中并不适用。相反,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连接度相似的用户,这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巴 拉巴斯 “择优连接”原则对于网络演化的普适性。
  • 本期话题:大数据方法与传播学研究
    韩纲 朱丹 蔡承睿 王文
    2017, 39(4): 4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报告了对主流微博客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16天内与癌症相关话题的 语义分析。研究共收集了269万余条与癌症有关的推文(tweets),并创建了包含223 条 关键词的分类法(taxonomy)。依照推文的频率、周期、同步出现和情绪因素,分析了 超过 113万条由该分类筛选的推文并进行可视化呈现。研究结果发现:(1) 可以从推特 社交信息中检测到的、有助呈现癌症相关议题的最显见的关键词;(2) 癌症相关推文的 “每周两天” 的频率高峰;这种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突发新闻或新闻事件的影响; (3) 由与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相关的推文中的关键词汇的同步呈现构成的语义网 络(semantic network),以及 (4) 表达对癌症的积极或消极情绪的情感网络(sentiment network)。同时,本文对研究的潜在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进行了讨论。
  • 本期话题:大数据方法与传播学研究
    王玮 温世阳
    2017, 39(4): 6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探讨了信息科学中的情感分析方法在传播学社会化媒体效果研究领域的应 用及实践。文章对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以及情绪分析(Emotion Analysis)这两 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新浪微博为例,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分类序列 规则的微博文本情绪分类方法,从而为社会化媒体效果研究引入跨学科方法提供了有益 的借鉴。
  • 本期话题:大数据方法与传播学研究
    徐翔
    2017, 39(4): 76-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新浪网“社会新闻”版块2012年6月到2016年4月的58386条新闻及其网民情绪 反馈的抓取采样和结构化处理,通过实证和定量手段,检验、考察了网络媒介中的“情 绪偏好”及其作用特征。在所考察的新浪网社会新闻传播样本中,存在着显著的“愤 怒”偏好,其效应与特征主要有:愤怒情绪具有比其他情绪更多的数量和更高的比重; 愤怒情绪居于主导情绪时,各情绪的分布具有朝向愤怒的更显著的集中性和偏倚性;新 闻的情绪强度与愤怒情绪之间,存在着较之其他情绪更紧密的正相关性;新闻的传播热 度与愤怒情绪之间,存在着较之其他情绪更紧密的正相关性。媒介的“情绪偏好”有助 于深化挖掘思考“沉默的螺旋”中螺旋形成的偏好性、“情绪设置”的效果和模式、情 绪传播的机制和策略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 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研究
    赵鸿燕
    2017, 39(4): 95-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所关注的“隐喻”是具备特殊话语意义的特殊隐喻类型。从外交复合关系层 面研究隐喻,涉及多个外交行为体及其国家利益的隐喻是一种政治学语义的话语,其建 构属于传递外交关系讯息与内涵意义的政治传播活动。隐喻在建构主义域内被深化为引 导概念形成的认知工具,形成外交复合关系研究中一个独特的符号学视角。本研究以韩 国KBS电视台2015年播出的《超级中国》(Super China )纪录片为案例,使用文本分析 法及话语分析工具,重点关注文本中形成的“韩国-美国-中国”这组外交复合关系的隐 喻建构,挖掘其隐含的话语框架、话语焦点与内涵意义,以及国家间权力关系与身份定 位。案例分析显示,由于韩国公众对美国形象而非中国形象业已形成充分的先验认知, 韩国话语生产者将美国形象主观建构成中国形象的隐喻。一国政府通过文本中外交复合 关系的隐喻建构,向本国公众传递关于目标国及多边关系的外交政策信息,促使公众认知 与政府的外交政策导向保持一致性与连贯性。从外交决策者的隐喻建构方面看,通过隐 喻建构“制造”有特殊语义的联想关系,达到“制造”社会共识、国家认同和国家利益 共同体的政治传播意图,从而更大程度地实施外交政策和实现国家利益。从文本分析者 的隐喻解构方面看,深入话语生产者的社会文化语境去解构文本隐喻,可以更准确地把 握其国家利益,更清晰地预判其多边外交的政策趋势。
  • 新闻学研究
  • 新闻学研究
    王润泽
    2017, 39(4): 117-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当代新闻工作者一直受“服从宣传工作需要”和“尊重新闻传播 规律”的原则影响,如何在实践中协调两者立场,消弭两者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在深入访 谈中国各媒体主流记者代表后,从心态史的层面,探索了中国当代记者在新闻实践中所关 心和思考的重点,具有中国新闻实践特点和代表性新闻形式的生产过程等等。中国主流记 者们在新闻实践中,继承中国文人家国情怀,站在社会责任的立场,尽量消弭“宣传”和 “新闻”之间的鸿沟,通过新闻工作,寻找着职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的统一。他们在工 作中思考新闻独立的问题、探索舆论监督的尺度,坚持蹲点调查的深入采访、获得各种新 鲜真实的素材,通过公开报道或者内参制度,进行信息发布;他们曾响应号召,做好典型 报道,也在新时期对其进行反思和修正,走出了中国新闻人实践的特色。
  • 网络传播研究
  • 网络传播研究
    周翔 李镓
    2017, 39(4): 137-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媒介渗透的社会背景下,媒介化成为最能够体现媒介重要性的概念之一,也是媒介 研究的新路径。本文基于文献爬梳与反思,辨析媒介化与中介化的差异,阐释作为元过程 的媒介化所蕴含的媒介逻辑,并进一步从网络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实践角度出发来理解和分 析媒介化的社会空间表征及其向网络化逻辑延伸等问题。本文认为,传统的媒介逻辑本质 上是一种以时间面向为主导、以传播效果为目标的单向技术逻辑,而网络化逻辑在很大意 义上是基于日常生活的以空间面向为主导的多元实践逻辑。网络使得社会空间、心灵空间 和物理空间产生套叠和分离。网络社会表面上是媒介技术延伸的结果,其实质却是社会互 动关系的投射。未来的媒介研究应聚焦如何联结网络空间中的互动关系,探索打通时间和 空间问题的路径。
  • 传媒经济研究
  • 传媒经济研究
    刘忠博
    2017, 39(4): 155-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台湾的公共期刊数据库——“期刊论文索引系统”——的建构为例,针对期刊知识商品化的形成过程进行历史文献分析,辅以对《新闻学研究》、《教育与心理研究》等期刊主编的深度访谈,试图解析知识商品化的后果。研究发现:期刊论文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技术问题并非首要难题,反而是庞大的授权业务和行政工作让这些发行期刊的单位没有能力应付。再加上台湾当局没有给予这些单位资源协助,因而这些单位只好将相关业务交由商业数据库公司处理,而后者也就得到了独家贩卖这些知识资源的权利。其后果是原本作为主要获取管道的公共数据库,其角色逐渐被商业数据库取代,而一般群众也无法免费地使用这些受到公共经费挹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