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制度
导航切换
国际新闻界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格式规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3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6-11-23
学术综述
本期话题:帝吧出征与网络民族主义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网络传播研究
全选
|
学术综述
Select
学术综述
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 ——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6)
彭兰
2016, 38(11): 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体将出现智能化趋向。智媒化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智能技术与新闻生产的结合,将带来五种新的新闻生产模式:个性化新闻、机器新闻写作、传感器新闻、临场化新闻以及分布式新闻。未来的传媒业生态也将在用户系统、新闻生产系统、新闻分发系统、信息终端等方面实现无边界重构。在机器和算法流行的时代,人更需要坚守自己的价值,人机博弈中,也始终要把人文关照放在首位。
本期话题:帝吧出征与网络民族主义
Select
本期话题:帝吧出征与网络民族主义
英雄的民族主义粉丝
杨国斌
2016, 38(11): 2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次新型的网络民族主义行动,“帝吧出征”具有自我表演的特征,其目标消费群体与其说是海峡对岸的台湾民众和媒体,不如说是出征参与者本人以及大陆的媒体和网民。在一个祛魅的商业化和个人主义时代,“帝吧出征”为青年网民提供了集体英雄主义的想象。同时,作为新媒体事件的“帝吧出征”,与国家政治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并隐隐透露出一种令人担忧的帝国心态。
Select
本期话题:帝吧出征与网络民族主义
从“迷妹”到“小粉红”: 新媒介商业文化环境下的国族身份生产和动员机制研究
王洪喆 李思闽 吴靖
2016, 38(11): 3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帝吧出征”事件在媒介舆论场中引起的震惊体验,刷新了文化精英和学界对以90 后、00后为主体的网络亚文化人群的认识,也带出了过往中国互联网和民族主义研究的理论和认知盲点。本研究从这一盲点出发,通过历史梳理,以及针对这一人群的在线多址民族志与生活史访谈为主要研究工具,尝试发展出一套“中层解释”——后现代商业文化语境下知情的民族主义者,用以描述在新媒体和流行文化工业环境下,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文化与集体身份生产机制,同时,结合宏观的结构和历史化要素,讨论其未来可能的流变、潜能及限定。
Select
本期话题:帝吧出征与网络民族主义
网络民族主义运动中的米姆式传播与共意动员
郭小安 杨绍婷
2016, 38(11): 5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族主义运动基于共同的情感记忆和价值诉求,容易获得大众认同和官方支持,是共意性社会运动的典型,然而,现实中网络民族主义运动却常以冲突性方式出现,有时还与“民粹主义”相结合,导致攻击目标的转移与泛化。“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它通过组织分工的方式完成米姆符号(表情包)的大规模生产,将情感表达隐藏在戏谑化的符号中,利用“强势米姆”等手段实现“注意力占领”,达到视觉上的示威效应,同时还使用了“交际导向型米姆”实现情感沟通和共意动员。但是此事件也难以克服米姆式传播的缺陷:万人刷屏的人海战术对人力、物力、组织动员方面构成巨大挑战;对图像的选择性记忆和对文字的选择性过滤容易使参与者陷入图像狂欢;分属于不同的数字米姆亚文化背景阻碍了双方的深度交流和政治沟通。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米姆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为网络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一种新的动员模式,是视觉传播时代青年群体集体行动的新逻辑。
Select
本期话题:帝吧出征与网络民族主义
“今晚我们都是帝吧人”: 作为情感化游戏的网络民族主义
王喆
2016, 38(11): 7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帝吧出征”参与者在蔡英文Facebook页面上的留言为主要的分析材料,对模板及非模板留言进行描述和诠释,以探究行动主体在“出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色,并进一步分析这一行动背后的脉络。研究发现:与以往“敌意、霸权和父权”的网络攻击不同,当下的网络民族主义易于与网络亚文化结合起来,以情感化游戏的实践方式落实在“帝吧出征”之中。一方面,行动主体所选择的主要留言模板充满着以正向情感为主的诉求,突显出愉悦的“爱”,掩盖了其他活跃在零散话语中的复杂民族主义情感。另一方面,行动主体采用游戏化的行动策略,利用社交网络的数字逻辑和兼具理性-感性的游戏规则,有效地组织起一群在集体化与个体化之间寻求满足的网民。可见,网络民族主义行动需置于国家机构和科技公司合力形塑的情感结构化脉络之中,网络民族主义勾连着网民的成长背景及日常的互联网使用,才得以激化出大规模的“帝吧出征”。
Select
本期话题:帝吧出征与网络民族主义
如何理解中国的民族主义?:帝吧出征事件分析
李红梅
2016, 38(11): 9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关注中国的民族主义,将民族主义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环境中,并探讨了官方民族主义、大众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和消费民族主义的相通和区别之处。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的民族主义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发展,希望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理解民族主义。接着,文章研究了与民族主义所应对的普世主义(cosmopolitanism),并指出现代中国通常在民族主义和普世主义之间摇摆。接下来,本文以帝吧出征为例分析网络民族主义的表现。从很大的意义上说,帝吧出征不仅仅是一种网络民族主义的宣泄,更是一种在消费文化和全球地缘政治大环境下有关身份政治的表演。这种表演不仅根植于我们对历史的选择性记忆,而且也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对中国文化、中国应有的国际地位的一种主张;是对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遇到挫折(如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身份认同等)的一种应对,是国内和国际力量,政治和经济文化以及官方和民间因素的一种结合体。
Select
本期话题:帝吧出征与网络民族主义
作为互动仪式的网络空间集体行动
刘国强
2016, 38(11): 114-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因台海政治问题引发的“帝吧出征”,是一场集体的互动仪式表演。文章认为,集体行动的直接自我身份意识主要是帝吧吧民,但在集体行动过程中则转换为国族身份意识,继而被从90后群体与爱国青年两个方面进行社会身份建构。在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方面,网络空间聚集与群体兴奋、群体团结的生产、行动参与者的道德想像和情感能量交换等是集体行动产生的主要动因。而在集体行动过程中,其话语主要包括征伐、教训、交流三种相互交织的模式,并呈现矛盾性表述。文章认为,网络空间与现实中的身体聚集在互动仪式中具有同样的过程特征,国家的神圣物建构与现实主流政治观念具有同构性,而在这样的集体行动中,群体团结的仪式性大于国族想象的观念内容,它在宏观社会学层面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Select
本期话题:帝吧出征与网络民族主义
竞争性的图像行动主义: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一种视觉传播视角
周逵 苗伟山
2016, 38(11): 129-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视觉文本和民族认同、民族主义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传统的学术路径关注国家、政府和精英的角色,体现为国家民族主义的控制;互联网赋予了民众以自我表达和诉求的空间,由此产生了大众民族主义的抗争。网络视觉话语建构过程本身成为网络民族主义的重要话语资源,区别于传统的国家神话叙事架构,在包括权力结构、民间、不同地域人群的多元主体架构下,结合了视觉混搭、网络亚文化、网络迷因等全新的传播特征。本文以视觉传播的独特视角,试图理清如今网络民族主义中的多元主体围绕着视觉资源进行竞争性叙事的动态机制。受启发于邱林川提出的“图像驱动的民族主义”(image-driven nationalism),本研究认为,进入Web2.0时代后,图像文本不仅仅是网络民族主义的“唤起机制”,多视像文本的生产和叙事在民族主义身份认同动态过程中,形成了“图像竞争的民族主义”(image-contesting nationalism)的新模式,凸显了多元主体对象征性符号资源的竞争性表达。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Select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由“时间”向“空间”的转向:技术视野下中国电视传播逻辑的嬗变
周勇 何天平 刘柏煊
2016, 38(11): 144-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传播偏向论”的理论视角对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再度审视,重点探究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的技术逻辑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如何对电视传播活动产生影响,进而为中国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进路提供一定的启发性思考。
网络传播研究
Select
网络传播研究
网络政治化背景下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研究
侯新立
2016, 38(11): 161-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因为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网络空间的虚拟化存在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分享利益与政治观点的平台,导致网络政治化现象的泛化。网络空间参与主体的变化、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参与客体的选择盲目等都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出了挑战。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政治化背景下的传播,需要从建设网络推介平台、创新固有传播方式、掌握话语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等方面入手。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办公
编辑在线办公
编辑部在线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