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
  • 本期话题
    吴飞 田野
    2015, 37(7): 6-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闻业旨在用新闻专业主义来建构职业的理想和职业规范性理论体系,但随着政治 权力与商业权力日久弥深的介入和新技术对传统的渠道霸权的解构,传统的新闻专业主 义理论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兴起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主要是基 于主体中心理性或者工具理性来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的,其理论缺陷在网络社会背景 下,似难以通过简单的修补得到实现,因此需要新的理论资源。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 性,就是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最可行的理论基石。
  • 本期话题
    陈昌凤 王宇琦
    2015, 37(7): 2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闻教育的边界正与新闻业一起变得模糊,新闻却永远充满生命力。新闻教育的核 心依然以新闻传播为核心,并随着新的媒体环境快速调整思路和变革模式。美国不同类 型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各具特色,我国新闻教育也要在注重专业性的前提下更加强调个性 化,突出各个新闻院校的学科特色。与此同时,顺应媒体创业的浪潮,加强媒体创新创 业的教育,促进产学进一步合作;而媒介融合的语境,也需要新闻学科进一步打通与计 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理工学科之间的隔阂,加强文理融合。但是,在变革过程中,以 媒介伦理为核心的传统新闻价值观仍不过时,新闻价值观的教育仍应是当下新闻教育中 应当坚持的重点。
  • 本期话题
    曹艳辉 林功成 张志安
    2015, 37(7): 36-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名新闻从业者是凝聚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范例,影响同行及公众对新闻专业主义 的信念。通过对62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王克勤、白岩松、闾丘露薇、柴静等 新闻从业者被受访者奉为角色模范,“专业、公正、客观”等成为受访者评价角色模范 的高频词汇。独立样本T检验证明,心中有角色模范的大学生更加重视新闻媒介“对抗 权威”的社会功能,他们相对更难接受新闻从业者违反职业伦理规范的行为,对秉持新 闻专业主义的媒体综合评价更高,对专业教育中的采编技能训练、通识教育更加认可。
  • 本期话题
    黄月琴
    2015, 37(7): 5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引入国内以来,就处于“可欲与可得”的困境之中。本文以德 勒兹主义为思想路径,从后结构主义和文化研究的视角来重新理解和阐述中国语境中新 闻专业主义的产生与变化的轨迹。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是象征资源“褶皱”运动的衍生 物,“生成”、“游牧”与否思性是其基本特征,即一种自由精神的实验与实践。德勒 兹主义的路径提示,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不是再现或者规范,而是激发人们对当下的 不同思考,督促人们不断进行新型实践,以发现、链接和开创不同的逃逸路线和可能性 空间。
  • 新闻学研究
  • 新闻学研究
    杨保军
    2015, 37(7): 7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媒介生态环境中,“三元类型传播主体”结构已经形成,但以往人们更多关注职 业新闻主体与民众个体新闻活动及其关系,对“非职业新闻组织(群体)主体”—— “脱媒主体”——却关注不够。但事实上,“脱媒主体”是结构新闻传播新格局的重 要力量,它对公共化新闻传播主体的结构变革、职业新闻传媒的生存法则、生产方式、 传播原则、功能目标、传播价值等都造成了结构性的作用和影响。而且,不同“脱媒主 体”间的差异性,在新环境中的具体表现也有所不同,与职业新闻主体、民众个体间有 着纷繁复杂的关系。
  • 网络传播研究
  • 网络传播研究
    申琦
    2015, 37(7): 85-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新媒介时代,人们如何认知自己的隐私?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上 海市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数据,探讨中国网民网络信息隐私认知的现状,并综合 运用了保护动机理论和社会契约论考察网络风险感知、网络利益感知等相关因素对网络 信息隐私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上海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隐私认知,呈现以个人信 息为核心,其次是社会关系等的“差序格局”式的现状;在个人信息中,又以银行卡号 最为重要,说明安全是人们考虑隐私问题的核心;同时,上海大学生的网络利益感知高 于网络风险感知,网络利益感知对网络隐私信息认知产生更大的影响;在风险感知接近 的情况下,利益感越高他们越愿意让渡自己的个人隐私;研究需更科学地界定和测量网 络信息隐私认知这一概念,引入“信任”等认知心理因素来进一步检测影响网络信息隐 私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
  • 传媒经济研究
  • 传媒经济研究
    丁汉青 彭斯聪
    2015, 37(7): 10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双边市场理论视角下,检验1996年至2013年中国报业市场的报纸总印数与 广告经营额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借此考察读者市场与广告市场之间的交叉网络外部性。 研究发现,广告经营额是报纸总印数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是报纸总印数不是广告经营 额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研究随后基于 “交叉网络外部性”(cross-group externalities)概 念包不包含“双向”意味的讨论,得出结论:中国报业市场是双边市场。在此市场中, 广告主在报业市场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广告主的投放行为能够导致报纸印数的增 加。
  • 传媒经济研究
    李彪 陈璐瑶
    2015, 37(7): 114-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国内片票房较高的电影职员表中 的电影制片人和导演的合作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和2004年相比,2013年电影生产者关系 网络的密度、度数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都保持了上升。同时,一部分制片人群体逐渐占 据了网络中的中心地位。说明电影制片人的角色回归,电影生产主体关系网络越来越走 向不均衡和中心化、集权化,电影生产关系网络以少数电影公司为核心形成不同的“圈 子”。以资本为逻辑的“跨业”、“跨界”和协同生产的电影生产机制逐步形成。
  • 新闻伦理研究
  • 新闻伦理研究
    牛静
    2015, 37(7): 13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可以到达全球各处,从而被处于不同文化、不同区域的个人 所获得。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区域性媒体伦理需要转变为全球媒体伦理,从而使新闻 从业者承担世界公民的责任。这是研究者提出建构全球媒体伦理的背景。建构全球媒体 伦理的理论基础是世界主义伦理,其研究路径主要有本体论伦理、契约伦理、美德伦理 三种。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跨文化的探讨中建构出全球媒体伦理原则是一个可实现 的愿景。但该设想受到了文化相对主义者与后殖民主义理论者的质疑,这些质疑反映了 一个现实,即要求全球新闻从业者都认可、遵循的全球媒体伦理原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 努力。
  • 传播法治研究
  • 传播法治研究
    彭桂兵
    2015, 37(7): 147-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22年《出版法》和1981年《媒体法》是20世纪奥地利历史上两部针对大众传媒颁 布的专门法。但如果从人格权制度来审视这两部法律,我们会发现1922年的《出版法》 几乎不涉及人格权制度,而1981的《媒体法》专设章节规定此项内容。本文分析了1922 年的《出版法》不涉及人格权制度的成因,从人格权制度的两个角度分析1981年的《媒 体法》对于此项制度的详细规定以及如何与《民法典》、《刑法典》联动。在此基础 上,笔者试图分析《媒体法》引入人格权制度的历史动因,特别强调了《欧洲人权公 约》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