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
  • 本期话题
    吴璟薇
    2013, 35(10): 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842年的最后一天,《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境内被查禁,马克思为此在 《莱茵报》上撰写了7篇通讯,为该报辩护并阐述了自己的“人民报刊”理念。本 文在考证相关法律原文和德语研究材料的基础上,从十九世纪初期德国的社会制度 和媒介政策,以及《莱比锡总汇报》的创办经过和编辑理念出发,将《莱比锡总汇 报》被查封的事件融入当时的时代背景,还原整个事件的经过,以此来分析马克思 的“人民报刊”理念所提出的缘由和其中所体现的新闻思想。
  • 本期话题
    刘宏宇
    2013, 35(10): 19-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奥古斯特·倍倍尔是19世纪德国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主要领导人。在组建德 国社会民主工党的过程中,他吸取了党内拉萨尔派独裁领导的教训,提出了健全的 党内思想交流与新闻传播的一些原则,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肯定,他这方面的思 想对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本期话题
    王雨琼
    2013, 35(10): 30-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列宁在论述党报的重要文章《论我们报纸的性质》中,沿承了党报服务于政 治、进行社会教育、群众是报纸的基础等报刊思想,发展了公开报道的报刊思想, 但在共产主义实验背景下,列宁附加给党报额外的作用,使党报的职能发生了畸 变。本文以文章写作社会历史背景和列宁相关著作为考证基础,总结和分析了列宁 的报刊思想,揭示了文章的出处和历史局限性,提出列宁报刊思想的应该准确界定 为“列宁的政治报刊或党报思想”的主张。
  • 传播理论研究
  • 传播理论研究
    闫岩
    2013, 35(10): 4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性的回顾了双重编码理论的核心设定和基本假说及其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文章以大量典型的实证研究为例,细致地阐述了双重编码理论中言语编码与非言语编码系统的构成,两套编码系统各自的基本表征单元——词元和象元,系统的三种运作方式,以及概念桩与加和效果两个基本假说。在概念框架明细之后,文章检视了近年来双重编码理论在传播学中应用,并就其发展前景加以展望。

  • 传播理论研究
    张洁 郑雁询
    2013, 35(10): 53-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发现,九年来媒介主要将“富二代”建构为三个层次的话语:首先它是一 种社会群体身份;第二它是重大焦点事件中的主角人物;第三它是各种社会问题的 镜像。这三个层次上的意义是相互渗透和彼此转换的。2004年,“富二代”首先作为 “产业继承人”这一专业性经济符号出现,2009年之后,由于“富二代”犯罪等焦点 事件的发生,这一话语引发了社会全面关注。“富二代”话语主题较为多样,其评 价倾向不能简单地以“仇富”情绪来解释。“富二代”已经成为媒体质疑特权,警 示阶层固化,宣泄社会焦虑的载体。
  • 传播理论研究
    陈映
    2013, 35(10): 65-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利益作为美国传媒政策的一个核心概念,一直缺乏清晰而统一的界定。以 政策决策者或诠释者的认知框架和意义阐释作为研究视角,本研究发现:在早期传 媒政策中,公共利益标准在根本上指向建立一个有序竞争的商业广播体制;在公共 信托模式下,公共利益标准的主要意义体现为对规制者权力的制约以及对被规制者 行为的约束;而自1960年代以来,市场至上开始成为FCC传媒政策的主要基调,所谓 的公共利益被等同于消费者主权和经济效益,成为一种通过市场力量就能够获取的 东西。总体而言,美国传媒政策中的公共利益标准存在两种不同的表征模式:以民 主理论为基础的社会价值模式以及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市场模式;而其概念诠释上 的模糊性,不仅可以解读为一种设计,而且在根本上源于媒体两重属性的独特性。
  • 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研究
    聂书江 张仕勇
    2013, 35(10): 77-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今开放的全球化世界里,国家品牌是一个国家健康、快速发展的巨大推动 力。对于中国而言,如何传递自己的民族性格,提升国家软实力,用国际上通用的 表达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已经成为对外传播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认为,构建国家 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增强软实力的有效路径。本文首先梳理国家品牌概念,然后 分析宣传时代的国际传播状态,最后提出我国国家品牌的构建路径。
  • 新闻学研究
  • 新闻学研究
    王毓莉
    2013, 35(10): 89-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置入性营销对于台湾传媒新闻部门的影响。本文引用詹姆斯·斯科特 有关“公开文本”与“隐藏文本”的理论,采用深度访谈法,探讨台湾的新闻媒体 主管,在置入性营销的业配新闻压力下,扮演的驯服者与被驯服者的双重角色,并 探讨其驯服与抗拒的策略。
  •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陈经超 杨虹
    2013, 35(10): 10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究政治卷入模式中政治知识、政治讨论、政治兴趣、政治功效感、 党派意识各要素与投票行为改变的关联,以此检视政治卷入模式对于电视辩论效果 的调节作用。基于对两岸不同社会政治情境的考量,组织两岸大学生在实验情境下 观看2012台湾大选电视辩论。研究发现,在大陆大学生中,政治知识对投票行为改 变起到了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政治知识占有量少者容易受到电视辩论影响从而发 生投票倾向的改变;在台湾大学生中,政治讨论和党派倾向对投票行为改变的反向调节作用显著,无党派倾向、政治讨论越贫乏者更容易受到电视辩论的影响改变投 票倾向。

  • 网络传播研究
  • 网络传播研究
    邱鸿峰 吴胜涛
    2013, 35(10): 11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试图回答在我国地方政府的环境传播战略中,公众信任是否应该继续扮演 关键角色这一问题。基于对福建省紫金矿业周边居民水污染风险感知的调查显示, 当地居民在关于环境风险议题的政府信任度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乡网络使用率的差异对公众信任差异有较为显著的预测效应,然而公众信任并不足以显著影响 居民对水污染风险的接受度。城乡居民特定的网络使用行为(即利用网络获取当地 环境信息与了解异地环境冲突事件的程度),并不影响公众信任,却对风险接受度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研究认为,地方政府不应将信任重建作为水污染风险传播的目 标,相反应当有序公开环境监测数据,辅助居民理性评估风险。

  • 传媒经济研究
  • 传媒经济研究
    王春枝
    2013, 35(10): 131-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钻石模型”为框架,研究了迪拜媒体城这一阿拉伯地区新兴传媒产 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发现,在政府投资友好型政策和阿拉伯地区形势的共同影 响下,迪拜媒体城的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都比较优越。阿拉伯传媒产业发展迅速,在本地化内容、广告投放、新媒体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市场空 间。迪拜媒体城非常注重促进入驻企业的同业互动,整个迪拜的产业集群规划充分 遵循主营产业与相关及支持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这些条件使迪拜媒体城成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地区性产业中心。但未来的发展,仍有政策和文化碰撞等方面的问 题有待解决。

  • 传播法治研究
  • 传播法治研究
    邹举
    2013, 35(10): 142-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运营背景下,新闻媒体对职务作品中的权利比重有 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将新闻职务作品作为特殊类型加以规 定,使媒体、记者的权利分配发生逆转,但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认为,应首先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未作约定的情况下,“专有使用权”已可基本满足媒体的权利需求,所以应将新闻职务作品归为任意性规范中的一般类型。同时, 应建立集体协商和司法矫正机制防止双方约定失衡。

  • 传播法治研究
    周俊 毛湛文
    2013, 35(10): 152-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词频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991年、1994年、1997年、2009年 四个版本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解读数据结果, 研究发现我国新闻职业规范文本存在着语言风格单调固化、以政治词汇代替职业词汇、缺少现实操作性内容等问题,并指出了规范效力缺失将成为一种“虚置”的危 险和后果。

  • 编辑出版研究
  • 编辑出版研究
    孙利军 杨帆
    2013, 35(10): 167-1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大出版”观念的兴起和我国现代出版产业的逐步形成,出版评论功能日益凸显。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出版评论的出版导向、信息筛选、信息交 流、间接管理、间接促销、夯实媒体内容等六种功能,呼吁业界加强认识,以推动 当前出版业转制的进程和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