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网络文化
  • 本期话题:网络文化
    杜莉华 吴世文
    2023, 45(10): 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连接逻辑主导的互联网发展史中,失联是另类的互联网实践,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关注主动网络失联的历史过程,将我国的主动网络失联分为局部连接阶 段(1994-2006)、普遍连接阶段(2007-2013)和泛连接阶段(2013至今)三个阶段。在 主动网络失联的演变中,浮现了个人信息权和失联权两个争议焦点,个人信息权的争论随 着连接阶段的发展而变化,而失联权的确立面临与“忙碌即成功”的组织文化的冲突,以及重新界定“工作-生活”边界的挑战。有关主动网络失联的争论围绕着其能否成为一种社会机制而进行,而网民开展情境化失联的生活减速探索,“游走”于连接和失联的状态之中。透过历史分析可见,主动网络失联有成为生活方式的趋势,但作为一种社会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
  • 本期话题:网络文化
    方惠 吴尚蔚
    2023, 45(10): 2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记忆与遗忘的辩证关系出发,聚焦中国社交平台上的“数字死亡”,即个体 用户的平台账号被关闭的现象。本文的经验材料包含131份网上发布的数字生命叙事和39份深度访谈,这些遭遇强制性删除后的个人书写和言说不仅将数字时代的记忆政治公之于 众,也将其公共化。研究发现,封号作为事件侵入了个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死亡般的沉痛和创伤,个体数字记忆被全面删除,(一部分)自我也被湮灭和剥离。诉诸书写是抵抗遗忘的方式,抗议平台加诸的越轨标签,被封号者的身份和主体性也在书写中得以重构和确认。从结果上看,通过删除制造遗忘的平台治理反而在社会实践中激发了积极的记忆铭刻,而删除给技术化的记忆结构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则值得深思。
  • 本期话题:网络文化
    黄微子 熊月蕾
    2023, 45(10): 49-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今网络流行文化中,尚未婚育的年轻女孩却热衷于以另类的方式“养娃”。少女文化碰撞母职研究,引发了我们关于“母职”在数字时代内涵和外延拓展及变革的思考。本研究聚焦于棉花娃娃玩家群体近年来形成的“赛博母职”实践,并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收集经验性材料。既往的“数字母职”研究关注技术如何影响生物性育儿,区别于此,“赛博母职”指向赛博格隐喻下人和技术双向交织的视角。研究发现,媒介技术、社会结构与少女的能动性共同塑造了以手作实践和视觉操弄为核心的“赛博育儿”实践,在与社会中的母职制度回响的同时,也在消解母职的神圣性。当“赛博母职”成了少女面对生活压力的一种柔性策略,流动的爱欲从顽固的二元论逻辑的裂缝中涌现出来,形成微弱短暂同时广泛流展的力量,为多元的性别主体-位置提供新的可能性。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孙曌闻
    2023, 45(10): 6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世纪中叶,电报技术逐步融入新闻业,经历了约10年的适应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电讯实践,恰处于电报技术融入新闻业的这关键的10年。他们的新闻实践紧紧跟进电报用 于新闻传播的进程,创造性地使用电报催生的最新新闻体裁——电讯,通过各种路径在有限的时间内辨析电讯内容的真实程度,从而获得了通讯员的公信力,达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他们思考着电报如何从垄断走向社会化,如何通过商业、战争领域接入新闻业,新闻业应如何以专业的态度适应电报这一新技术等等问题。这些针对新闻业技术应用提出的批 判思想散见于他们的报道中,却鲜见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本文展现他们这些方面的实践创新,以启示我们用批判的思维面对各种新媒体的应用。
  • 研究论文
  • 研究论文
    黄阳坤 俞雅芸
    2023, 45(10): 9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算法歧视现象构成个人数字化生存的伦理挑战。通过访谈22位国内算法工程师,本研究从技术的社会建构视角出发,探讨了他们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实践如何作用于有偏算法系统之产生、发展与应用。研究发现,算法歧视与工程师对真实和准确的理解、追求有关——他们试图打造“镜像世界”时,以数据、社会、统计因果等为“求真”的依归,最终导致了歧视的加固与强化;同时,面向算法公平和正义的算法“向善”,被“求真求 准”的价值目标和特定业务目标不断挤压;工程师所受教育和所处组织环境,让他们认为 “求善”并非他们的职责。加上公平等伦理概念本身难以量化,更为建设“数字花园”制造了技术难度。这些都让“求善”沦为工程师的一种弹性选择,影响了他们“去偏”和 “消歧”的伦理实践方案。这一研究为理解算法歧视提供了来自工程师伦理层面的实证依据,为理解有偏算法的社会建构提供了基于中国语境的业内见解。
  • 研究论文
    刘于思 袁光锋 马烨
    2023, 45(10): 11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用历史类比,在过去与当下的事件之间建立关联,是建构集体记忆、塑造公众认知的重要方式。本研究通过最相异系统设计的一项量化内容分析,考察了“9·11”、 孟买恐怖袭击和开罗示威三个本世纪以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冲突事件的报道在美国、印度和中东北非等对应区域的代表性报纸中被调用历史类比的媒体逻辑。研究发 现,在这三个事件的报道中,媒体逻辑存在着“远方苦难”模式,以他人经历解释他人苦难;呈现显著的“驯化效应”,报纸会努力将“他们”建构为“我们”或能够理解的 人,在“他人”与“我们”之间建立认知关联和意义连接;媒体也会在本地区遭受暴力袭击事件时更多使用历史参照,展现出接近性机制。研究随后讨论了三种规律并存且依次递减的媒体逻辑及其对冲突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启示。
  • 研究论文
    刘芳儒
    2023, 45(10): 135-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电子竞技员(也称电竞选手)成为人社部批准的新职业,这带动了电竞产业的蓬勃发展。论文以“残酷的乐观主义”和“希望”为理论资源,考察支撑该产业的核心元素:电竞选手的个体经验和情感形式,并将电竞选手呈现的情感形态扣连行业语境和政治环境做情境性分析,以探究当代电竞选手的情感生成逻辑及其情感带动的行为。本文发现大众文化、政策扶持和行业语境共同为电竞选手编织的美好承诺是有问题的欲望客体,并阻碍他们走向繁荣。失去欲望客体的体验让人如此心碎,以至于电竞选手抱持的希望和乐观反而磨损和消耗了他们的生命力,甚至将其引入“僵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希望的残酷主义”,以思考和理解当代电竞选手的情感实践。
  • 研究论文
    刘晓伟
    2023, 45(10): 160-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唐代进奏院状报是古代报纸研究的重要对象,既往研究多关注其名实性质,少有关注其背后的政治信息博弈问题。安史之乱后,唐代皇权衰落,进奏院状报随地方势力的崛起而公开出现,皇权无力遏制只能予以承认,进奏院状报便成为藩镇所掌握的合法媒介。但历史的复杂性在于,皇权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是完全被动的,中央政权的信息也借由这条公开合法的媒介途径延伸,产生了信息权力博弈的问题。这种信息权力机制形成的关键时点,大约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在此之后,皇权通过进奏院状报传递政治信息已然制度化。皇权与藩镇在进奏院状报的政治信息博弈中形成的信息权力机制,正是二者微妙共生格局的一种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