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新闻理论的价值之维
  • 本期话题:新闻理论的价值之维
    孙嘉宇 陈堂发
    2022, 44(2): 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鉴管理学“商品主导逻辑”“服务主导逻辑”概念,将关于新闻价值的考察归入 商品主导与服务主导两类,前者聚焦新闻生产链上游,关注新闻的交换价值,将受众视 为价值的消耗者;后者偏重新闻的服务面向,关注新闻的使用价值,将受众视为价值的 共同创造者。根植于工业化新闻生产的商品主导下的新闻价值对当下新闻实践的有效性 渐趋弱化,以受众为中心深挖新闻价值内涵、考察新行动主体扩充新闻价值外延、关注 跨媒介叙事对新闻价值的影响或成为新闻价值研究图景。新闻价值的最终呈现需遵从两 类逻辑的相对性,从价值理性角度加以辨析。
  • 本期话题:新闻理论的价值之维
    李泓江
    2022, 44(2): 2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像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新闻学具有自身的历史性。现有以职业为导向的新闻学,并 非完整意义上的新闻学,而只是后者在早期现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表现形式。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换,新闻学将逐渐走出职业边界,走向生活世界,走向完整意义上的新闻学。走向生活世界这一时代性命题的依据与条件蕴含在新闻学研究对象结构、全新的传播交往实践和人类思潮的生活世界转向之中。当新闻学走向生活世界,不仅可以完成新闻学自身的历史性转变,发展与补充现有生活世界理论,还可以对人形成更真切、 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尝试转换研究对象结构、重返人文学科属性、开放学科间 通路等多种方式,使新闻学真正走向生活世界。
  • 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研究
    陈阳 周思宇
    2022, 44(2): 3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基于语料库的批判隐喻分析法,研究《人民日报》《财新周刊》和《三联生活 周刊》三家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1110篇报道,考察报道中使用的丰富隐喻。研究发现, 媒体报道以战争隐喻主导疫情议题框架,实现广泛的情感动员,与英雄中心叙事相结合, 淡化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对社会秩序的冲击。借由家庭隐喻和身体隐喻,媒体报道勾连传 统“国家身体”观念与家国想象,建构国族共同体意识。党报与市场化媒体采取了差异化 的隐喻建构策略。单一隐喻的泛化存在负向功能,不利于对疫情的深入解读与理性反思。
  • 传播学研究
    刘琳琳 黄河
    2022, 44(2): 58-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环境治理话语会以其在中国环境议题建构中的主导地位以及沟通、动员、教育、凝聚共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引领环境传播话语格局,深刻影响环境治理的实 践及效果。本文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借鉴话语制度主义理论范式,探讨了新中国成 立以来政府环境治理话语的演变特征和规律,弥补现有环境传播研究对政府话语关注的不足。从历史的纵向发展观之,政府环境治理话语呈现出四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横 向的话语类别来看,政府环境治理的战略话语、管理话语和公众参与话语也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整体而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环境治理话语的变迁呈现出先经济后环保、 以政府内在改革为发展动力以及持续广泛寻求外部共识的主要特点。
  • 传播学研究
    陶建杰 林晶珂 尹子伊
    2022, 44(2): 78-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可行能力为理论视角分析农村信息分化状况,根据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将农 村居民分为四种类型:作为信息穷人的“滞后者”、作为信息富人的“领先者”、处于 中层的“觉醒者”和“蛮干者”,并重点探讨政府支持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农村 居民内部信息分化严重,“哑铃状”结构明显。中西部农村居民互联网相关能力差,信 息获取经济意志低,要持续供给公益性信息服务,增加“数字软实力”。同时,“一对 一”帮扶可有效改善信息贫困,信息服务有助于跨越式发展,“政策熟悉度”带来显著 的持续性影响。人员、机构与政策支持嵌入农民的“信息小世界”时,可有效改善信息 贫困。“可行信息能力”是“信息脱贫”内生动力的直接体现,需重视多维信息困境, 加强政府柔性支持。
  • 传播学研究
    吴静
    2022, 44(2): 98-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致力于对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中的“矛盾性”进行深度剖析,对其根源进行多 维度阐释,试图将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放置更广阔的文学、政治和历史视野中重新审 视。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既是对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激情号召,又包含对审查制的 理解和认同。他的真理观既具有宗教神学色彩,又表露出一种理性的力量,呈现出“神 学真理”与“理性真理”交织的特点。从弥尔顿整个思想体系来看,出版自由具有一种 断裂感和特殊性。这些矛盾与弥尔顿自身的宗教思想、政治主张以及民族主义情感有 关,同时与当时复杂的时代特征、纷乱的政治环境以及多元的宗教和文化思想相统一, 折射出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中蕴含强大的思辨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 广播电视学研究
  • 广播电视学研究
    周勇 郝君怡
    2022, 44(2): 115-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技术进驻新闻传播领域所产生的“人工智能主播”,糅合了记者、播音员 主持人等角色,成为数字化的信息传播“代言人”。本文探索了人工智能主播以文本、 语音、图像三个维度为技术搭建基础,经历声音的文本转化、智能语音对话、多模态交 互三个技术进化节点,实现或正在实现新闻编辑室的外化、类型化和个性化的技术进化 路径。并基于其技术发展面向,以设计的视角归纳出一个以语言符号为表现形式,以角 色和规范为基础逻辑的技术建构框架。在未来人机共生的社会生态中,人工智能主播将 可能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视听传播范式、新闻生产方式和传受关系等方面实现突破和重构,而“智能体设计”应当作为驯化智能技术、维持人主体性地位的手 段,获得业界及学界的更多关注。
  • 新闻传播教育研究
  • 新闻传播教育研究
    周茂君 柏茹慧
    2022, 44(2): 13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文科建设提出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理论实践并重,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指明了 方向。本文通过对国内59家新闻传播院校最新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内容分析,系统梳理出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反映出的问题对16位来自学界、业 界的专家进行访谈。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更新专业划分标准、重构知识框 架、优化课程体系,对跨学科知识进行新闻传播化改造,并且注重能力型人才的培养。
  • 新闻伦理与法规研究
  • 新闻伦理与法规研究
    雷丽莉
    2022, 44(2): 156-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部识别技术自2014年以来实现了准确度的大幅提升后,被应用于大量不同的场 景。本文分析了面部识别技术对公民权利的影响及在传播语境中的风险。通过对面部信息法律属性的分析,本文认为,相比传统的肖像权,面部识别技术大大改变了面部信息 的采集处理对人的权利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作为生物识别信息的面部信息不是传统的隐 私,也不是一般的个人信息,而是“非隐私个人敏感信息”。本文在介绍国际社会对面 部识别技术密集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制面部信息采集和处理的两项建议,一是公权力和“私权力”对面部信息的采集使用,应遵循不同的规则;二是权利人对面部信息的 授权应建立“互动式授权”机制,保证权利人授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