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与代沟这两个古老的概念在数字化社会的变迁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认为, 代具有生物、社会和家庭三重属性,而媒介则是促成代沟的重要因素。随着数字化媒介 的普及,古老的代沟与新型的数字鸿沟汇聚在一起,成为数字代沟。本文从宏观/国家、 中观/社会和微观/家庭三个层面以及接入沟、使用沟和素养沟三个维度对数字代沟进行 概念化与操作化。基于全国948个家庭祖孙三代共计3282个样本的调查数据,本文对微观 /家庭和中观/社会数字代沟进行了基本的描述与比较,并初步讨论了宏观数字代沟指数 的计算方法。
传播学自诞生以来,学术版图不断扩大,产生了各种分支学科。作为新兴分支学 科,家庭传播因其对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贡献而广受关注。虽然家庭传播研究起 步较晚,即使在美国,至今也不过30年的历程,却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领域。 相比在美国发展的日臻成熟,家庭传播在中国属于尚未开垦的研究绿地。扎根中国本土 文化,建构出中国家庭传播研究的自主性,应成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担当:即立足 中国日常家庭生活实践,提炼核心命题;借鉴吸收西方研究成果,构建科学的方法论体 系;凝聚学术共同体,强化主体性认同。
从代际关系的视角来探讨老年健康信息传播活动的研究往往聚焦于代际信息支持在 老年人健康信息获取活动中的正向作用,关注家庭中老年人对子代以及近亲属的信息依 赖。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从代际关系的视角出发来探讨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回 避行为,对代际因素在老年人健康信息回避行为的发生、改变、补偿等方面的影响与作 用进行了探讨,并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以及家庭信息地位变化等角度对老年人的健康信 息回避行为进行了讨论。
与传统的电话、书信等人际沟通媒介相比,数字媒介具有空前的互动性、随身性、 多媒体性,这为我们的人际互动创造了新的交流情境,重新构造了当前的家庭及社会关 系模式。在这新模式构建进程中,“成人初显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本研究使用 扎根理论的方法,基于来自亲子双方对偶的访谈数据,以沟通隐私管理理论为基础,探 讨了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两地分隔状态下的成人初显期子女及其父母之间利用微信、QQ 等数字媒介进行沟通的进程及其影响。在这个进程中,亲子双方围绕彼此的隐私边界进 行互动、协商和调整,而数字媒介在其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对家庭沟通的进 程提出了理论框架,并基于沟通隐私管理理论对这一进程进行了初步的阐释。
基于萨德事件中我国报纸媒体和公众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通过比较媒体报道与公 众认知中的属性网络,本研究分析了作为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的网络议程设置(Network Agenda Setting,NAS)效果。本研究共计收集和分析了680篇新闻报道和538份调查问 卷。媒体与公众议程网络之间显著的正相关支持了网络议程设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网络议程设置模型在隐性和显性层面都显示出了显著的解释力。本文的发现延伸了议程 设置理论的最新进展——“第三层次议程设置”或者“网络议程设置”在非西方语境下 的具体应用。
作为世界上最大跨国媒体集团的创始人以及主要股东,鲁伯特·默多克本人也成为 解读媒介权力的一个典型对象。他自成体系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商业目的水乳交融,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推进媒介“去管制化”,在全球建立起庞大的媒体帝国版图。互 联网时代,随着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遭遇质疑和挑战,以及更多力量介入媒体 行业,默多克的媒介权力也受到一定的削弱,但其长期培育起来的保守主义知识生产体 系,依然会继续深度卷入政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之中。基于此,从知识建构与观 念生产的视角重新审视默多克的媒介权力,有助于更深入地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媒 介权力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推进数字化背景下全球媒介治理体制的转型。
信息自由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美国,概念萌生之初被用来表述言论出版自 由框架下信息的自由传播。然而美国新闻界在试图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自由传播时发 现,政府才是信息自由传播的主要障碍,于是新闻界开始将目标转向美国国内,进而发 起知情权运动。最终在新闻界和国会的共同努力下,一部被称为《信息自由法》的法律 出台,用以专门保护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在这一进程中,信息自由这一概念在用来指 称表达权的同时亦开始被用作知情权的指代,致使概念认知产生混淆,也形塑了相应的 法律实践。这既是概念使用的惯习性结果,也是立法推动者对概念的策略性使用结果。 不过,随着知情权或信息获取权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明确承 认,信息自由概念应该重新回归其本意,成为表述表达权的专有名词。
新兴媒介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带来了新闻传播渠道和媒介生态的深刻变革,进而给 国内外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本文从师资队伍构成、学科平台建设、 课程体系、学位设置、科研成果等方面对国内外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最新现状进行研究, 旨在把握新形势下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变化,以期为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提 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国内外新闻传播类院系积极探索“双师制”的教师聘用制度, 坚持学术培养与职业训练并重的教学理念,推进学、媒融合的教学科研平台,稳步推进 学界与媒体界的深入合作。多学科的背景也是新闻传播学师资队伍的一大特色,通过构 建跨学科跨院系的学位项目及课程体系,实现多学科交叉。学界与业界的融合、文科与 理科的融合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
在当前的媒体大变局中,传统的新闻教育模式与媒体实际需求的脱节比较严重,而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教育在培养方向、目标定位、教学资源、课程体 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系列举措,为解决以上问题作了有价值的探索:重视综合素养和 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媒体创业者、领导者;多种手段建设融媒时代的优秀师资,为教学 创造一流的硬件设施;教学方案专业性、宽广性、灵活性、自主性相结合;专业素养和 技能的教学广泛采用浸入式教学方法;课程和专业围绕着融媒体的核心不断改革。这对 我国当前新闻教育改革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罗伯特·洛根,加拿大物理学家和媒介环境学家,与麦克卢汉合作著书立说,从物理学转向传播学和媒介理论;在捍卫、继承和发扬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创新。在跨越诸多文科的过程中形成了人脑、语言、心灵、信息和文化的大一 统理论,提出“心灵=大脑+语言+文化”的心灵延伸模型,即人的认知模型;在综合诸多文理学科的过程中提出符号理论和泛信息论,成为著名的跨学科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