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现代公共关系进入中国以来30年间CSSCI来源期刊中119篇政府公关研究论文为研究样本,对其所研究的内容与引文情况做了历时性的详细考察,并结合中国公关史相关著作中的年鉴与政府公关的实践历史,尝试还原了全学科视野下中国政府公关研究发展的宏观脉络与整体图景。本文提出我国的政府公关研究需要克服话语分裂与学科壁垒造成的“内卷化”危机;在全社会范围内形塑精英共识是政府公关的最高目标,而对其实现途径的探索也应是未来政府公关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肇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三十年延展出三条主线:持续的理论引进与观念启蒙,构建中国特色公关理论体系,学术范式创新。与此相应,中国公关理论建设重点处理了中外公关理论、公关理论与实践、公关理论新旧范式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清理、总结了中国公关理论建设的这三条主线、三重关系及其思想遗产。
通过分析2012年全国性调查数据,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公众对公共关系认知的基本现状。其一,公众倾向于认为公关是拥有一定专业性的传播实践;其二,国家和政府是最主要的公关主体,公关能促使国家/组织事务成功;其三,公关对新闻拥有积极而非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二者都以事实为基础,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其四,公关业的职业道德受到认可。追溯公众心目中的公关形象从消极向积极转变的动因,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公关需求与实践的增长提升了其社会“能见度”;从业者的职业化呼吁和社会责任倡导为公关有力“正名”;公关学术研究与高等教育的迅疾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本刊编辑部于2014年2月推出“名家聚焦”栏目。本栏目的宗旨在于,汇集新闻传播学界学者名家,对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集中、及时的深入探讨。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基本立场或方法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媒介存在论”,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并不是主体间或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信息的中性管道,而正是媒介构成了自然和人性。媒介或者说技术是人的延伸,人们在媒介技术中能够看见自己的映像,反思媒介亦是反思人性。麦克卢汉把人性问题从一个形而上学的玄思问题,转变成了一个媒介史的问题。
本文从梳理空间理论的思想脉络和传播研究的“空间转向”出发,阐释了“微博赋权”、“日常消费”和“自传播”等空间实践,并简述了空间理论的传播学意义与启示。本文认为新的传播实践将酝酿空间变革,传播研究需要我们从“空间转向”入手,进入日常生活,研究当前传播活动的“空间实践”,把传播活动与其特定的“空间实践”结合起来考察,关注新兴传播技术、社会关系、传播行为等在空间实践的多重运作。
90后群体伴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他们深受其影响并日益成为社会事件的参与主体。本文以“什邡事件”中的90后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事件事发地的实地调研,考察传媒与该群体权利意识现状的关联,在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90后群体因受权利意识的驱动而参与群体性事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促动着事件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大众传媒理应唤起90后群体对权利意识的集体认同并建构一种集体记忆、打造一种集体信仰。
本文借用舒茨的“社会世界”理论,尝试回答“新闻何以使现代性成为可能?”这一问题。研究发现,新闻这一“现代文化形式”,主要描绘“共同世界”的及时变化,并重构了周遭、前人和共同三个世界的关系。由于“社会世界”不断更新,“共有的现实”持续扩大,人类才得以根据当下和自身安排生活。在此意义上,新闻促进了人的现代转型。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道德推理用于解决没有明确的道德规范可依、存在道德争议的道德事件。道德推理可以以概括为演绎道德推理、类比道德推理和辩证道德推理三种基本形式。
伯恩施坦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尽管他曾经备受质疑,但是在言论自由问题上,爱德华·伯恩施坦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既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在社会之中对于言论自由的争取,宣称言论自由是“一切人的平等权利”,又主张保障党内自由讨论,认为“党内应存在批评的绝对自由”。终其一生,他始终恪守“社会的一切成员权利平等”的自由理念,并在报刊实践中身体力行。
恩格斯1884年写的《马克思和<新莱茵报>》一文,概括了《新莱茵报》的出版环境、政治方针、报道策略以及马克思在其中所起的灵魂作用。通过考证与分析,本文认为恩格斯主要论述了两个观点:一是党报要勇于贯彻党的纲领和策略;二是党报要坚持无产阶级利益,并利用法律条件进行文字斗争。
新闻传播活动的多元事实与价值理性常使得新闻伦理推论模式陷入困境之中,其原因在于新闻伦理推理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休谟所提出的如何说明从新闻的“是”跃迁到“应该”的理由问题,无论是最终结果的、义务论的、社会契约的,个人化的,还是综合的情景回溯新闻伦理推论模式都无不在求解此问题,只是其理据来源或者思维方法不同而已,但其普适性却只能从“事实如何”出发,且应建立在“事实是这样”的基础之上。
2011年,传播学者金姆和当代著名的公关学者詹姆斯·格鲁尼格提出了新的公关传播理论:问题解决情境理论。该理论模型主要由问题认知、受限认知、涉入认知和参考标准4个自变量,一个调节变量情境动机和信息搜寻、信息注意、信息筛选、信息许可、信息告知、信息共享6个因变量组成,旨在探求人们对某一问题情境下的认知与传播行为之间的关系。该理论是公众情境理论的最新进展。新理论模型的价值及其实践亟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