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
  • 本期话题
    方洁
    2014, 36(11): 6-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的兴起,传播格局的变化使“媒介事件”向“新媒介事件”演变。本文选择四类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介事件,通过分析新媒体和大众媒体的框架,揭示事件背后隐藏的话语机制,探讨各种话语权力主体如何通过裹狭和规制使新媒介事件走向常规化和工具化,由此得出新媒介事件的出现并未改变传统精英主导话语权的结论。

  • 本期话题
    潘霁 刘晖
    2014, 36(11): 19-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公共事务讨论常散布着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归因、情感自由宣泄和群体间利益冲突,与“公共空间”的民主商议相去甚远。为理解国内网络论坛的特征和互动模式,本文基于情感框架理论结合质化内容分析方法考察新浪微博“人民日报”和“新浪图片”账号对“北大雕像戴口罩”事件(简称“戴口罩”事件)的讨论。本文研究了微博讨论中地区冲突、归因等各类话语的具体内容与其所带情感之间的关联,以及讨论中情感表达与其他话语在对话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本文发现,微博空间更似“减压阀”而非公共空间:微博讨论中情感化批评占主导;情绪会扩散;冲突话语触发愤怒并减少对话。本研究对情感框架理论的建构,对理解中国网络讨论空间,对网络从业人员实践皆有借鉴意义。

  • 本期话题
    张伦 钟智锦 毛湛文
    2014, 36(11): 34-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2012-2014年间我国3359个公共事件为对象,利用描述统计、文本挖掘方法以及空间地理可视化呈现等方法,定量地描述公共事件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公共事件参与者身份、事件类型以及事件发生的空间地理特征皆呈现出不平等分布趋势。具体而言,涉事群体/个体身份多集中于政府部门、官员和公检法机关;事件类型中“制度危机与社会公平类”问题占有压倒性优势;从地理分布来看,公共事件多发生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从事件演化模式来看,不同类别的事件呈现出竞争关系,即大部分事件发生频度呈负相关关系。

  • 本期话题
    陈韵博
    2014, 36(11): 5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深圳“小小草”工友家园这一劳工NGO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他们在遭遇逼迁过程中的新媒体实践过程和结果,总结微博在事件中的作用和赋权的效果。研究发现,微博起到了直播事态发展、与传统媒体互动、利用“话题”功能进行深入探讨和社会动员等作用,同时在个体、人际和社会参与三个层面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赋权。文末还讨论了微博在劳工NGO维权过程中得以赋权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局限等。

  • 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研究
    杨慧琼
    2014, 36(11): 65-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谣言研究领域认为,记忆是谣言发生和传播的认知因素和动力之一,理论上存在着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两种角度的探索。前者以谣言心理学为代表,从个体记忆入手解释谣言的社会传播,注重揭示谣言现时态在空间中的传播机制;后者将集体记忆视为谣言发生的社会认知动力,增加了传播的历时性因素,是一种时空并重的视角,是跨学科研究的结果。荣格1959年提出的谣言-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和勒莫1999年提出的谣言昆虫变态理论是集体记忆研究路径的代表性研究。2005年以来,国内外出现了一些运用集体记忆理论的谣言研究。未来的谣言研究应集上述两种研究路径之长处,与集体记忆领域发生深层次的融合,以阐明记忆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和机制。

  • 新闻学研究
  • 新闻学研究
    曾庆香 王超慧
    2014, 36(11): 81-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众筹新闻是一种依靠普通民众筹集报道资金的新闻生产新形式。本文从新闻生产权力结构视角出发,结合众筹新闻生产过程、成功案例,探讨其对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受众控制以及新闻生产组织内权力的变革,进而揭示其新闻生产社会学的本质。

  • 新闻学研究
    贾乐蓉
    2014, 36(11): 93-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考察俄罗斯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及其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兼论俄罗斯业界及学界关于社会化媒体在新闻工作中作用的认识。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化媒体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目前,俄罗斯社会化媒体已经对新闻生产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社会化媒体不仅成为大量消息的来源,由用户生产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地被传统媒体所采用,此外,社会化媒体的广泛普及还重构了新闻记者搜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目前,俄罗斯业界及学界人士关于社会化媒体的普遍看法是,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已成趋势,但二者之间并非是竞争关系。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职业记者与专业媒体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刘琛
    2014, 36(11): 106-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已成为全球化时代最为鲜明的印记之一。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网络电视逐渐引起关注。这一趋势在2013年美国电视艾美奖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由此引发的各种辩论中,网络电视产业文化的引导与建设最富争议性。为此,本研究以当前世界电视业最发达国家——美国为代表性案例,以麦奎尔的传媒文化规范理论模型为框架,从政府、行业和业者等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其网络电视产业文化的要素,以此为我国网络电视发展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 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张潇潇
    2014, 36(11): 116-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风险社会理论,本文对半岛电视台的话语传播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就社会实践层面而言,风险遍布的现代社会是半岛所处的结构化情境,全球社群关注风险,为其培育了忠实的观众群体,是为半岛脱颖而出的宏观社会因素。就话语实践层面而言,半岛突破播出渠道掣肘,依仗新媒体平台达至更广泛受众,其话语建构能成功改变观众态度。就文本层面而言,半岛的电视文本以非西方视角集中呈现被忽视的地域、被忽视的风险,具有非主流特性。借风险社会之势,半岛电视台对风险进行了不同于西方主流媒体的符号呈现,使世界新闻报道更为全面、平衡,致力于改变传播话语的权力结构。

  • 网络传播研究
  • 网络传播研究
    杜丹
    2014, 36(11): 129-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网络新媒介的崛起,开放的公共空间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内容的生产之中,在此过程中,网络文字涂鸦成为亚文化群体宣泄、反叛和解构的工具。通过文字涂鸦,公众表达的原有障碍被消除,新闻的生产、消费和传播模式被颠覆。涂鸦者主要采用拼贴的方式来解构文字,重构代表个人经验的符码;接受者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解读并映射自身,他们将意识形态话语注入其中,并由此建构起共同的话语空间。网络文字涂鸦亚文化是网络社会中一种符号化的抗争,是具有象征意味的游戏狂欢,其对权威话语的影响是有限的。

  • 网络传播研究
    马克?林奇撰 陈瑜译
    2014, 36(11): 143-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政治学领域对中东威权国家政权稳定性已有多项研究成果,但2010年阿拉伯革命中涌现的变化挑战了现有研究结论。社交媒体对抗争政治的影响意味着诸多领域需要重新审视。虽然信息传播环境的变革削弱了部分威权国家的核心能力,但同时也强化了其他威权国家的管控权力。这种信息环境的变化主要还是在新型公共领域的长期演进方面产生作用,而非引发突然的政治变革。已有多位学者积极进行研究,试图验证新媒体影响力的诸多假设。但这些研究要想取得进展,不仅要在理论概念方面有所创新,还需要借鉴中东地区传统研究所从未采用过的新型数据分析模型作为辅助研究手段。

  • 网络传播研究
    王菲 贺璐婷
    2014, 36(11): 157-1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网络虚拟社区的兴起,有学者认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用户在创造注意力的同时,还在创造沟通力,沟通力是注意力模式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沟通力也是研究注意力模式的方法之一。并将这个日益由互联网技术统治的时代称为沟通力时代。本文以虚拟社区宝宝树为例,研究了该社区的沟通力情况,以及沟通带来的注意力在生产、加工、分配、交换和消费模式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认为,在沟通力时代的虚拟社区中,注意力生产呈现差异化趋势,这体现在人们对产品需求随年龄、地区等因素呈现差异。注意力加工细化和个性化,人们倾向传播和关注个性信息,以获得别人的关注。注意力主要分配在日常渠道论坛中,游戏渠道是注意力停留时间最长的渠道。注意力在交换过程中日益呈现出用户-沟通-商家的反流通方向,即用户在沟通中提出需求,商家再进行满足的生产营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