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
  • 本期话题
    陈力丹,毛湛文
    2013, 35(1): 6-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201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方面做了扼要的梳理,划分为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新闻传播史三部分。文章认为,这年新闻传播的基础理论研究中,一些常规话题得到新的阐释,得出新的认识,同时一些具有新意的研究话题得到开掘。这年,整个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视野不断扩展,学科反思意识渐强。

  • 本期话题
    喻国明 何睿
    2013, 35(1): 16-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传媒经济本体研究、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传媒经济研究、传媒经济研究工具的创新等
    方面来管窥2012年该领域的主要关注点以及新趋势和新突破,同时关照传媒经济学科体系研究的
    最新发展。本年度传媒经济研究主题较为集中,主要是探讨传媒产业的数字化生存、全媒体转型
    策略与路径。演化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视角和方法的引入,更加凸显了传
    媒经济学“跨学科”和“融合”的特征。

  • 本期话题
    付玉辉
    2013, 35(1): 28-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2012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梳理,认为这年的中国新媒体传
    播研究进一步聚焦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媒体发展、传统媒体转型、社会化传播、传播制度和
    传播治理等研究主题,从多个维度对中国新媒体传播的客观规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 本期话题
    王晓兰
    2013, 35(1): 36-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我国2012年微博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年微博研究比往年
    更加活跃深入,移动化、社会化、媒体化成为微博传播的主要特征,微博领域的创新、融合与治
    理成为微博研究的重要主题。

  • 本期话题
    蔡斐
    2013, 35(1): 43-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12年新闻传播法研究,在新闻传播法制史研究、新闻(言论)自由问题研究、传媒与司法
    问题研究、新闻传播权利研究、新媒体传播法律规制研究、其它问题研究等六大方面产生了不少
    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谓收获与问题并存。

  • 新闻理论研究
  • 新闻理论研究
    范·哈克 米歇尔·帕克斯 曼纽尔·卡斯特
    2013, 35(1): 53-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变化,在这加速发展的变化中,新闻的生产、传播以及被使用的方式
    也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正在目睹新工具和新实践的出现,这些新现象创造了信息生产的新方式,
    重新定义了专业新闻在这一新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尽管很多人都怀有一种恐惧,认为新技术的发
    展对新闻业和新闻记者的职业生存有破坏性影响,但事实上我们认为目前的发展或许能为更好的
    新闻业和独立新闻记者的发展铺平道路。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关注这个主题的原因。数字时
    代的网络新闻对专业新闻的独立和质量并非威胁,而是将其从严格的公司控制中解放出来。对于
    新闻记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以独特方式超越他人的机会,对社会来说,社会既能从无止境的信
    息扩张中获益,又能在一个信息让人感到困惑的世界中,从对信息的有益解释中获益。

  • 新闻理论研究
    许向东
    2013, 35(1): 67-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互动式信息图表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媒介融合的传播理念,突破了传统信息图表符号单一、缺
    乏趣味的局限,以传受互动来提升传播效能。论文在分析传统信息图表局限性和梳理互动式信息
    图表类型的基础上,对其应用特征和设计框架进行了探索。

  • 新闻理论研究
    王殿英
    2013, 35(1): 73-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报新闻通常被认为是坏新闻的同义词,其对煽情和丑闻的热衷、对低级趣味的迎合一直以
    来备受诟病,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对民主和政治参与的威胁。让批评者没有想到的是伴随了整个新
    闻史的小报新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新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追溯小报的发
    展轨迹,我们会发现小报并非如部分批评者所言,构成了对民主的威胁,降低了公众对政治的兴
    趣,恰恰相反小报新闻在开辟新的受众、新的议题、新的报道方式和新的话语内容等方面发挥了
    大报无法企及的作用。

  • 新闻理论研究
    杨凯
    2013, 35(1): 80-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新闻客观性起源学术上有不同观点。本文辨析了客观性概念的两种不同意义,并根据对
    各种观点的分析和美国历史文献的考证提出了关于新闻客观性起源及其动因的自己的看法。

  • 新闻理论研究
    姚劲松
    2013, 35(1): 87-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闻传媒作为公共领域与意见论坛的提供者、公民权与公民资格的争取者、公民结社与公共
    事务的推动者,在美国公民社会框架的基本要素得以满足的过程中承担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 新闻理论研究
    刘健
    2013, 35(1): 95-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名字(符号)特别是一些特定人物的名字不仅代表了一个生物体的人,还代表了一种理论、
    一种体系、一种文化,可以传达意义、增进理解、建立思考框架,但这一切的功能和效果都要建
    立在读者对名字(符号)拥有“共识”(一种规范性)的基础之上。现在我国的新闻传播学译著
    中涉及到的人名充分发挥了名字的功能了吗?新闻传播学译著中名字翻译的“共识”(规范)现
    状如何?本文选择一些我国新闻传播学译著中的人名翻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显示目前人名翻译
    混乱,人名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 新闻理论研究
    黄河 王芳菲
    2013, 35(1): 100-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聚焦社会管理这一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梳理社会管理理论变迁、明确社会管理内涵
    的基础上,从新媒体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新媒体对社会管理的重要影响,并从社会管理的主体、
    客体和手段三方面论述了新媒体在社会管理中应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

  • 网络传播研究
  • 网络传播研究
    燕道成 黄果
    2013, 35(1): 110-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具有普遍性和显著性意义的新闻报道进行筛选和分析,文章论述了新闻报道对网游
    青少年的污名化建构,发现新闻媒体在对网游青少年的报道中,通过强调有卖点的内容,戏剧化
    处理报道和剥夺玩家话语权等方式,给网游青少年群体贴上了“责任感缺失”、“问题少年”、
    “犯罪倾向”等标签,以此形成对网游青少年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新闻报道对网游青少年的形象
    塑造已经逐渐深入公众的潜意识,这些潜意识是刻板印象的根源,也是公众在现实生活中对待网
    游青少年的内在依据。本文解析了新闻报道对网游青少年形象构成污名化的过程和影响,并提出
    去污名化的方法与途径。

  • 网络传播研究
    徐基中
    2013, 35(1): 118-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记者座谈》为中心,探讨了座谈同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对新闻界应有的立场和作
    为的认识,即新闻界应站在国难的最前线,负起救亡的责任,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新闻从业人
    员应开展自我批判,整饬风纪,建立新闻界的联合阵线,努力从事国际宣传。同时对国民党的新
    闻统制和新闻检查制度进行批判。这既是座谈同人自觉的职业诉求,也是履行政治使命的需要。

  • 新闻传播史研究
  • 新闻传播史研究
    李时新
    2013, 35(1): 126-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46至1949年,中国报界发生了一连串以民营报馆及其报人为主要侵害对象的“打报”事
    件。本文以《前线日报》等大报报道的事件为研究样本,分析打报事件的时间和地域分布,打报
    者身份和手段,报馆、报界和官方的反应,报纸被打的内在原因等,由此探讨在这一时期报纸实
    施新闻监督所引发的与政府和民间群体的紧张关系以及报纸和报人艰难的生存状态。

  • 新闻传播史研究
    柳旭东 黄瑚
    2013, 35(1): 134-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澳门中文报纸于抗战末期在编辑上的框架构成,通过分析《市民日报》、《复兴
    日报》以及《复兴晚报》发现,该时期的报纸国际新闻无论在版位占用版面空间及编辑素材上被
    优先处理,突出表现在标题的磅数占优势及新闻图片图表的程式化使用。与此反差的是,中国内
    地新闻往往被与国际新闻混合编排,而当地新闻重视民生淡化政治,在版面上在版面上却未占重
    要地位。本文也对形成澳门“孤岛”编辑模式的原因做了初步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