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制度
导航切换
国际新闻界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格式规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4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23
本期话题:202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研究论文
全选
|
本期话题:202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Select
本期话题:202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
《国际新闻界》新闻学年度综述课题组
2023, 45(1): 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2022年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研究问题、观点视角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论文,并从新闻研究元问题、新冠疫情下的新闻报 道的媒介建构、新闻从业者研究、数字新闻生产的平台逻辑、新闻接受者研究、嬗变的新闻真实性、中国新闻业转型研究、新闻职业伦理的多维视角、中国新闻场域中的地方实践以及中国新闻史研究等十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新闻学的知识版图。研究发现,202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闻理论研究注重对学科范式与经典新闻观念的持续反思;二是,研究者们在平台逻辑与新闻业转型的双重语境下聚焦新闻生产的多元行动者,其中新闻从业者研究尤其凸显,体现了数字技术迷思在学术场域中的祛魅;三是,新闻史研究着力凸显以报刊实践为中心的传统研究路径,注重对报刊的社会话语建构、报界边缘群体以及报刊空间实践等议题的开掘与深耕。
Select
本期话题:202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国际新闻界》传播学年度综述课题组
2023, 45(1): 2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2022年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研究问题、观点视角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较为创新的传播学论文,并从元宇宙、疫情与健康传播、传播思想史、媒介理论、媒介物质性、算法、平台劳动、媒介与空间、媒介文化、媒介记忆、手机/社交媒体的使用与交往等十一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传播学的知识版图。研究发现,2022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传播学研究注重与来自跨学科的经典理论对话,并对“何为媒介”等基本问题持续反思;其次,研究者兼顾新现象与日常性议题,注重新旧问题、理论之间的对话;最后,传播学者将研究视野放置于更多元的行动者、更丰富的研究场景之上,使得学界对空间、物等研究对象的认识愈发深入和全面。
Select
本期话题:202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人的价值与自主性:智能传播时代的人类关切——2022年新媒体研究述评
苏涛 彭兰
2023, 45(1): 5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宇宙、人工智能等众多新技术与应用的加速发展,不仅让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诸多问题与矛盾凸显出来,也对当下社会的信息传播结构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2022年的 新媒体研究,针对上述种种问题,在社会实践、技术哲学和伦理等不同层面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本文通过对2022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上新媒体相关研究论文的主题聚合,提炼出五大议题:元宇宙研究、具身传播研究、虚拟数字人与社交机器人研究、人机传播研究、健康码与数据研究,并分门别类加以简要述评,以期通过这种有限的梳理与整合,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Select
本期话题:202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立足中国、回应时代:2022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邓绍根 曾林浩 李欢
2023, 45(1): 68-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论述的时代化阐释、对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多样化解读、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中国 化探索,呈现出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总结与展望三大鲜明特征。与此同时,新时代十年间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得到凝练与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成为研究新热点,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新闻事业的核心地位,开辟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境界。
Select
本期话题:202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中国视觉传播的研究源起、学术进路与知识谱系(1986-2022)
张振宇 王然
2023, 45(1): 84-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试图综合不同的知识研究方法,依次探讨中国的视觉传播研究“如何发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有哪些发现?”:首先,在知识社会学视角下,追溯国内视觉传播研 究的起源问题,分析其产生于新闻摄影与艺术设计等应用领域的深层原因,及其从策论研究到理论建构的早期历程;其次,基于文献计量学路径,梳理国内视觉传播研究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其核心问题域在媒介形态演进中的变与不变,以及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文化学等不同学科所生产相关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继而,借助知识谱系学思路,从本体和方法两个维度勾勒国内视觉传播研究的理论建树;最终,基于上述探讨总结现有研究的得失,及其对未来研究的学理启示。
研究论文
Select
研究论文
数字“瘟疫年纪事”:连接性见证与灾难马拉松的公共记忆
韩婕 李红涛 刘于思
2023, 45(1): 106-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场旷日持久的“灾难马拉松”,新冠肺炎疫情几乎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众多个体的亲身经验在社交媒体上汇聚成多声部的疫情叙事,蕴含着巨大的公共记忆潜能。从数字记忆和见证书写的研究视角出发,本文借助“连接性见证”的概念,通过对豆瓣话题“#和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记忆”的分析,揭示个体如何见证、书写疫情,个体经验如何相互勾连,生成公共记忆。研究发现,身处疫情中心和世界各地的个体在豆瓣平台上展开多模态的记忆实践,接力完成了一场马拉松式的瘟疫书写。经由个体和 社区层面的连接机制,这些书写转化为平台化的公共记忆。数字“瘟疫年纪事”构造出 一份兼具韧性和脆弱性的新冠档案,也激发出以个体为单位、以连接为机制的弥漫性的数字记忆伦理。
Select
研究论文
立场、情感、注意力与选择性接触:舆论极化的影响要素分析
汤景泰 徐铭亮 星辰
2023, 45(1): 132-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极化是群体互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为探究舆论极化机制,本文以新冠疫情中的典 型舆论事件为例,整合多种计算方法,从意识形态立场、情感、注意力等路径剖析极化现象,并考察公众信息选择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舆论议题不断变换,但公众对同质化、热门内容存在选择偏好,短期内公众注意力被单一议题所支配。议题演化的背后是自由权利、民粹与国家利益三种立场的交锋。信息的热度和立场会对选择性接触 机制产生不同影响,国家立场会强化该机制,呈现出社会整合作用,而自由与民粹立场则削弱该机制,并抢占话语空间、巩固已有观念。最后,选择性接触强度可以预测短期公众注意力变化,这对理解中观信息传播如何影响宏观舆论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Select
研究论文
论宇宙技术:人类世中技术与自然的关系重建
许煜著 韩晓强 王敏燕译
2023, 45(1): 157-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对“人类世”中自然与技术之间的新关系展开批判性反思,并将这一问题与人类学中最近关于“本体论转向”的辩论结合起来,以求超越被解析为现代性危机的自然/文化二元论。与人类学这一运动相关的“本体论政治”开启了非人类参与的问题。本文将这种人类学尝试与哲学家吉尔伯特·西蒙东的工作进行了比照,因为后者想要克服的恰恰是文化与技术之间的对立。根据西蒙东的观点,这种对立源自18世纪末现代性的技术断裂。本文分析了呈现于上述学者作品中的对立面(如文化与自然、文化与技术) 之差异,以表明自然人类学(通过菲利普·德寇拉的工作予以说明)与技术哲学(通过 西蒙东的工作予以说明)之间的对话在将自然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重建概念化方面富有成效。本文试图表明,启动这种对话以及思考如何调和自然与技术的一种方式是发展宇宙技术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这两种思维趋势的公分母。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办公
编辑在线办公
编辑部在线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