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算法研究
  • 本期话题:算法研究
    毛湛文 孙曌闻
    2020, 42(7): 6-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算法对新闻生产有重要的形塑作用,同时将其置于人与技术二元 对立的框架中讨论,发展出一套“算法神话”的话语。本研究则将算法视为人类与世 界之间关系的中介者,提出用“算法调节”的视角观察新闻透明性原则在算法新闻分 发平台的实践中所面临的障碍。研究通过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平台的组织架构和 物理空间带来了天然的挑战;人和算法作为“人-技混合体”的复杂性构成实际的“黑 箱”;使用者在算法的影响下也逐渐被“数据化”。基于上述情况,本研究沿着“技术 道德化”思路提出改进路径,包括把新闻透明性纳入算法设计的“常规”、加强算法利 益相关方的协作,以及用对话而非对抗的方式重新调整人和算法的关系等。
  • 本期话题:算法研究
    王茜
    2020, 42(7): 2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算法分发已成为网络新闻主要的分发模式,而微博“热搜”是该模式在社会化媒体 的典型应用。本文采用批判算法研究的视角考察了微博“热搜”的把关标准。基于对微 博年度报告、新闻稿、专利、官方发布以及2400余条“最热搜”上榜词的分析,本文提 出了微博“热搜”算法价值的四个要素:时新性、流行性、互动性和导向正确。这些要 素内嵌于代码的编写与设计之中,微博的价值观、假设和偏见被推向了“上游”阶段。 微博使用一系列策略来使“热搜”生成过程看起来浑然天成且不可避免,包括人气值的 实时更新、搜索框提示“大家正在搜”、以及“呈现”“反映”等修辞的使用,以此建 构算法把关的合法性话语。
  • 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研究
    何威 李玥
    2020, 42(7): 4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行MOBA手游《王者荣耀》引发了游戏是否影响了玩家历史观的广泛讨论。数 字游戏相较其他媒体,在影响使用者认知方面具有特殊性。本研究通过非随机抽样方 式,问卷调查了907位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成年人(含312名《王者荣耀》玩家)对真 实历史人物的喜爱程度、进一步了解意愿和相关史实认知,并结合其游戏行为和人口 统计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王者荣耀》确实影响了玩家对真实历史人物的态度 和认知,尤其是熟练使用特定英雄的玩家,比其他玩家和非玩家都更喜爱相应历史人 物;在了解意愿和史实认知方面,游戏行为带来的影响并不显著。“化身认同”概念 与“戏假情真”效应可以解释这种影响的心理机制。
  • 传播学研究
    董晨宇 丁依然 段采薏
    2020, 42(7): 7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交媒体为留学生群体提供了处理多元社交关系的传播平台。既有研究大多聚焦 于某一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如何影响留学生的身份建构。本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 两项思路转换:其一,从考察单一社交媒体的使用,扩充为考察不同社交媒体的“分 配性”使用;其二,通过引入“生活变迁”这一概念,反向考察自我身份如何影响其 社交媒体使用。基于对20位中国留学生的访谈,本研究首先提炼出工具型、融入型、 体验型三类留学生,并比较了三者之间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分配差异,进而将这种差异 放置在生活变迁的语境中进行分析。这也在理论层面上回应并提倡了一种“去媒体中 心的媒体研究”。
  • 名家访谈
  • 名家访谈
    潘霁 李凌燕
    2020, 42(7): 96-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围绕媒体考古学发展动态、中国媒介技术研究、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知识 生产等内容,与齐林斯基教授展开深度对话。旨在凸显媒体考古学之于当下理论和现 实相关性,与为理解中国媒介现状与未来发展所提供的独特洞见。
  • 新闻学研究
  • 新闻学研究
    高贵武 薛翔
    2020, 42(7): 114-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声誉对于媒体而言至关重要,在新媒介环境下,中国主流媒体在适应技术迭代升级的 同时,更需重视自身的媒体声誉评价与管理。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企业及媒体声誉评价的 代表性体系,基于企业与媒体之间的相似性,借鉴企业声誉评价中相对成熟的声誉商数 (RQ)理论,尝试构建适用于中国主流媒体的声誉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媒体形象、产品 质量、财务业绩、工作环境、社会责任、发展前景等六个方面。
  • 新闻学研究
    刘英翠
    2020, 42(7): 128-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话语分析为工具,文章对1247篇民国报刊新闻述评样本的文体加以分析,得到了 夹叙夹议和非夹叙夹议两种类型,并细化出偏报道类、偏评论类、报道评论类、纯报道 类和纯评论类五种类别,进而引申出“偏报道类偏评论类何以沉寂”“纯报道类纯评论 类何以退场”和“报道评论类何以主流”等三个问题。继而,以文体生态为路径,辅以 “时、势、人”等因素,文章对此三个问题逐一分析,认为:文体因时革、因势变,并 因人异,属变动之物,民国新闻述评在文体上的诸种变动皆因于此,并认为:夹叙夹议 是新闻述评的核心特征,在保证这一特征的基础上,新闻述评的写法会随时代之因在偏 报道、偏评论和报道评论之间游移。
  • 广告传播研究
  • 广告传播研究
    王菲 童桐
    2020, 42(7): 144-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久以来,国内学者将“漂绿”行为等同于媒介文本之中的“漂绿广告”,忽视漂 绿问题背后的主体动因。基于此,本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结合本土实践并梳理 近年来国内外以“漂绿”为主题的重要研究,试图勾勒出这一概念的完整面貌。本研究 首先从网络形成出发,阐释了漂绿行为在本土语境中的特殊性。接下来针对这一领域存 在的概念模糊等问题,对漂绿问题的相关主体进行了责任界定。最后,在联系理论与实 践的基础上,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现有关于漂绿的几种研究取向,对于漂绿问题的国内外 监管实践进行了横向对比,并以“碳交易”平台媒体为例提出关注本土漂绿实践的新视 角。本文提出,在消费主义话语日渐兴盛的中国社会,漂绿现象早已跳脱出文本进入到 受众的日常生活实践,关注漂绿问题应当从行动者网络构成的视角出发,综合分析漂绿 问题的多主体成因,以此服务于当下的环境传播实践。
  • 新闻传播史研究
  • 新闻传播史研究
    操瑞青
    2020, 42(7): 157-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870-1890年代的新闻话语中,“体例”是一个常见表达,主要指涉办报活动的原 则或规范。围绕“体例”的长期论辩,彼时中文报刊构筑了一套实践中的新闻伦理观 念。以《申报》为中心,论文试图理清19世纪新闻伦理的内涵、成因及历史意义。《申 报》反复言说的“体例”包含了新式报刊向社会做出的种种道德声明,是一个松散但丰 富的、关乎实践正当性的观念集合体。它阐述了报业的价值关怀、行动职责、操作规范 及从业者品德等,“公开”“公正”和“事实”是其核心追求。读者质疑、当事人申 辩、官员干预、同行竞争等日常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互动关系,是促使其被频繁提出并反 复辨析的动因。19世纪伦理观是近代新闻伦理讨论的起点,它初步明确了作为公共话语 的报业活动的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