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短视频研究
  • 本期话题:短视频研究
    孙玮
    2020, 42(6): 6-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晚近以来移动网络、人工智能掀起的新一轮新技术、全球化浪潮的历史场景 中,聚焦“打卡”“自拍”等短视频影像实践中的典型经验,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城市影 像如何重塑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拓展了传播、媒介的涵义。本文认为,短视频是数 字时代的典型影像实践,它突破了媒介表征论,凭借突出的涉身性渗透在赛博城市的肌 理中,成为建构社会现实的强大视觉性力量。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它确认了在实体与虚 拟世界双重存在的新型自我:我拍故我在。作为一种具身化媒介实践,它汇聚大众的个 人印迹塑造了公共的城市形象:我们打卡故城市在。
  • 本期话题:短视频研究
    陆晔 赖楚谣
    2020, 42(6): 2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关互联网可见性的讨论中,职业可见性是其中一个维度:在线视频越来越成为人 们获取可见性、展演职业身份、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通过对处于不同职业 声望等级的十类职业共310个抖音用户作为“常规信号”的个人资料自我描述和作为“评 估信号”的短视频内容的职业可见性展演的讨论,本研究发现高职业声望群体和中低职 业声望群体展演职业可见性的方式有显著差异,且可区分为职业知识/技能扩散和情感共 鸣两个职业可见性展演维度,它们共同指向新技术时代中国社会公共生活新的可能。
  • 本期话题:短视频研究
    潘祥辉
    2020, 42(6): 4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种流行于互联网上的新型视听媒介,短视频的崛起或许在媒介史上具有革命 性的意义,它将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短视频媒介是“后 文字时代”的一种平民媒介,它唤醒和激发了普通人的传播本能,促成了福柯所言的 “无名者”的历史性出场。短视频媒介最大的社会价值即其“全民记录”价值。与文字 时代的帝王起居注迥异,短视频时代出现了无数的“平民起居注”,其对社会的影响既 是共时性的,也是历时性的,其历时性影响之一在于它生成了一种新型史料。短视频有 着自身的媒介逻辑和历史社会学效应,其带来的“无名者的出场”并非国家所赐,而是 互联网商业化创新的一种“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可能在历史社会学层面产生 不少“意料外后果”。理解这种“溢出效应”与“非预期后果”,我们需要一种历史的 “后见之明”。
  • 本期话题:短视频研究
    徐亚萍
    2020, 42(6): 5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智能手机触屏硬件和应用软件所实现的视频流,视为一种参与造就了 “后”感知模式危机及转型的计算机媒介问题,并在媒介考古学和姿势现象学的框架 内为“刷视频”这种新的观看症状提供一种理解路径。为了说明触控图像机具的媒介 特性,文章考察了数字触屏装置与“前电影”光学装置、经典电影装置的关系,分析 了“刷视频”姿势的动作模态和标准意图,并追溯了触控技术的历史。触屏视频流的 视觉生产基于硬件和软件的可供性与手部智能的互动关系,这种触控图像是一种基于 身体连续性的操作图像,彰显了信息表面与屏幕边框之间的冲突。
  • 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研究
    郭建斌 王丽娜
    2020, 42(6): 7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所谓“牧影”,指的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由流动电影放映相关的制度、 人、技术等构成的媒介实践之阐释意义。这是基于长期田野研究所得到的一个分析概 念。本文首先对“牧”字进行了词源学的考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代理”、“具身” 等相关理论资源进一步充实了“牧影”概念的理论意涵,以期对中国流动电影放映相关 现象做出再度阐释。
  • 传播学研究
    陈经超 黄晨阳
    2020, 42(6): 98-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流感疫苗在我国接种率不高的现状,本文探讨了健康传播策略中的目的框架 与效益目标对大学生群体接种流感疫苗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2(目的框架:增益框 架、损益框架) *3(效益目标:自己、家人、陌生人)的实验设计对259名被试者进行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的框架不会影响我国大学生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而在效益 目标中的家人取向在提升受众的行为倾向上更有效用,其效用部分被感知的严重性与 态度中介。这说明,基于中国情境的疫苗接种健康传播策略需要考虑关系本位的社会 特征,采用家人取向效益目标更有利于劝服受众。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周俊
    2020, 42(6): 114-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舆论监督已不再局限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报刊监督 以及我国党报的报纸批评的功能,而是具有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功能:舆论监督成为定 国安邦的大事,属于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有助于完善权力监督体系,促进党风廉 政建设;有助于公民监督权利的实现,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在此背景下,当年报纸批评 所实行的“开、好、管”要求也被赋予当下舆论监督的新内涵,即舆论监督的主体要全 面,评价要系统,制度要保障,以此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刘小燕 崔远航
    2020, 42(6): 132-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研究”成果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亦具有一定的应 用价值。其研究图谱凸现出新闻传播学视角的偏好与政治学视角的不足。目前研究主 要聚焦两类主题:一是对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思想研究的讨论,二是对中国共产党对 外传播实践的审视。“百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研究”的未来取向在于:一是阐明中 共对外传播思想、中共对外传播政策与中共对外传播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在明 确界定“中共对外传播”概念基础上,厘清“中国对外传播”与“中共对外传播”之 间的区别与联系;三是探讨中共对外传播“实践”的多元形态及内部关系;四是借鉴 政治学视角,将中共对外传播思想与实践置入国际政治权力格局中予以考察;五是依 据百年中共对外传播发展,填补现有研究空白,探索适应于新时代的中共对外传播理 论与实践规律。
  • 新闻传播史研究
  • 新闻传播史研究
    王明亮
    2020, 42(6): 153-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新史学”的影响,讨论国民党在1949年前宣传失败的相关研究,多从宣传机制 僵化、组织运转失灵等角度进行结构功能性分析,忽视了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作 用。本文借助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从宣传决策和决策执行两个层面来分析国 民党宣传失败的原因。本文认为,国共宣传决策者对宣传理解之差异及领导方式之不 同,造成国民党宣传执行者在执行决策时缺乏能动性,也惮于对宣传决策存在的不足和 宣传效果进行及时回馈。这些“因人而异”的差别,共同构成了所谓机制僵化、运转失 灵的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