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中俄媒体交流年与媒体合作传播
  • 本期话题:中俄媒体交流年与媒体合作传播
    程曼丽
    2017, 39(9): 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族特性是由一个民族(国家)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决定的社会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心理倾向与行为特征。俄罗斯民族特性则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将从民族特性的视角出发,透过俄罗斯国体变更的表象,探寻其运行的内在逻辑性与规律性,试图获得对于俄罗斯社会及其媒体发展走向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 本期话题:中俄媒体交流年与媒体合作传播
    赵永华 张萌
    2017, 39(9): 1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际社会的后现代性的显现,国家利益的实现与争夺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倚重暴力的手段,话语成为了重要的权力的资源、来源。话语在通过文本“时刻”来反映现实社会的时候,同时产生的还有一套意义系统,企图让大千世界产生“秩序”。大众传媒作为最主要的话语权的占有者,拥有强大的说服功能,只需付出很少的资源代价就能够使权力的广泛性与综合性得到充分发挥。中俄媒体形成了再生性的合作集团,成为一种可以用作是政治用途的集体资源,是对国际话语权的再整合。双方的合作看似是各自共同的选择,但同时也是国际社会结构性力量的间接选择。中俄两国在媒体、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正是权力资源(包括与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关的资源)与权力行为(包括与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关的行为)之间的转化过程,是双方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是双方合作的核心的内部驱动力。中俄媒体的合作是一个集体资源动员的过程,也应努力成为一个从实现说服到树立权威的过程,增强双方议程设定、影响他者初始偏好的能力。

  • 本期话题:中俄媒体交流年与媒体合作传播
    单晓颖
    2017, 39(9): 4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空间成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竞争的新领域。目前该领域内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就其治理机制展开的博弈。由于技术的领先使美国长期以来拥有对网络空间治理的主导权。随着大量发展中国家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建构更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公平、公正的网络空间治理机制。尽管ICANN顺利移交,美国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主导性依然留存,其部署的“多利益攸关方”模式与其他可能的治理模式的竞争也将继续。 在这样一个既有制度被逐渐打破,而新制度尚未形成的时期,中、俄两国应该抓住机遇,基于双方的共识,建立正式的对话机制,进一步开展实质性合作,积极参与新的全球空间治理制度的建构,提高两国的制度性话语权,并增强两国网络空间安全的自主可控性。

  • 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研究
    史安斌 杨云康
    2017, 39(9): 54-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为时代背景,对网络化公共领域、极化、另类空间等近年来西方政治传播领域相继出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认为,基于“现代主义”背景提出的诸如议程设置和公共领域等西方经典政治传播理论已不能解释带有后现代主义表征的、反民主、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西方传播现象。政治传播学研究应关注基于“情感化真相”的另类空间,探索其信息传播和组织动员机制,以及其情感元素对向“情感挖掘”演进的民意调查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推动政治传播的“行省化”,引入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本土理论和在地经验,从而彻底破除西方中心论,从根本上推动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
  • 传播学研究
    陈世华 刘晶
    2017, 39(9): 7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政治传播中的视觉修辞在新闻纸、电视和新媒体时代经历了流变,纸媒时代的政治视觉修辞依旧是文字修辞的附庸;电视时代的视觉化政治说服成为主流,文字修辞退居其次;新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则呈现狂欢化的视觉祛魅;未来的视觉修辞和文字修辞不再是“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而是呈现综合修辞的融合趋势。
  • 本期话题
  • 本期话题
    卢春天 赵云泽 李一飞
    2017, 39(9): 88-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那些遭受环境伤害的群体会是沉默的大多数吗?基于2014年在西北四省县(区)对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在经历环境危害后,有65.25%的人会进行各类的环境抗争行为,只有34.75%的人选择沉默。通过二分类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媒介接触在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中起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传统媒介的“接触强度”和新媒介的“信任度”对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的促进作用较为敏感。而以往在城市居民环境抗争中有着积极影响的社会网络在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中则没有发挥显著的作用。随着乡村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同媒介的接触及其信任度是造成环境抗争或沉默行为选择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 本期话题
    谢建东
    2017, 39(9): 10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在云南边地传播肇源于清末西方列强入侵所引发的西南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转变原有的国防观念,更加重视云南边防,在民族主义和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作用下,清政府的现代国家边界意识越发清晰。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使命的推动下,从清末到民国初年,政府借助于新的印刷技术、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思想武器和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试图同化边地少数民族、巩固边防。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在边地酝酿、中心生成又反传边地, 其在云南边地传播的过程,其实也是教育同化的过程。历史地看,这样的努力是成功的,但边地少数民族传统的“世界观”并未因此而完全消隐,依然具有生命力。
  • 新闻学研究
  • 新闻学研究
    刘勇 王雅琪
    2017, 39(9): 116-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次生舆情”是体察民情、观察民意的重要“窗口”。本文基于对“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的考察,以围绕该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为场域,从政府、传媒、公众三方的互动与博弈中,探寻“次生舆情”生成原因与演化路径。本研究发现,除了公共危机本身的大小、危害、规模等因素之外,社会的文化形态、公众情绪、媒介状况等也是诱发“次生舆情”的深层次原因。政府对于舆情的不当回应是促发“次生舆情”的直接原因,而公众信息诉求、利益诉求、价值诉求没有获得满足,则是“次生舆情”生成与转化的根本原因。
  • 本期话题
  • 本期话题
    方洁 胡文嘉
    2017, 39(9): 134-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数据新闻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数据新闻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数据新闻教育的地位日益重要。数据新闻工作坊、课程、学位等不同的数据新闻教育形式在各地兴起,成为数据新闻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对象。本研究旨在对全球数据新闻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考察。通过梳理各地的数据新闻教育资源和已有的数据新闻教育研究成果,本研究试图总结全球数据新闻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的发展特征,分析其制约因素,并对数据新闻教育未来的走向进行预判。
  • 传媒经济研究
  • 传媒经济研究
    张辉锋 王田
    2017, 39(9): 152-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借助理查德森模型,考察了传媒业投资效率在其高绩效形成中的作用后,发现传媒业的高绩效是一种“财务高绩效”,而非“投资高绩效”。高绩效并非来自于上市后传媒企业高效率的投资行为,而是在“轻资产、高附加值”的传媒行业特性和我国高超募的股票发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的财务指标扰动现象。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传媒企业而言,需清醒认识到投资失效问题,在资产优化、高管薪酬合理化和优质投资项目发掘等方面深耕,促使“账面高绩效”转化为“投资高绩效”,保持传媒业成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