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社会的后现代性的显现,国家利益的实现与争夺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倚重暴力的手段,话语成为了重要的权力的资源、来源。话语在通过文本“时刻”来反映现实社会的时候,同时产生的还有一套意义系统,企图让大千世界产生“秩序”。大众传媒作为最主要的话语权的占有者,拥有强大的说服功能,只需付出很少的资源代价就能够使权力的广泛性与综合性得到充分发挥。中俄媒体形成了再生性的合作集团,成为一种可以用作是政治用途的集体资源,是对国际话语权的再整合。双方的合作看似是各自共同的选择,但同时也是国际社会结构性力量的间接选择。中俄两国在媒体、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正是权力资源(包括与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关的资源)与权力行为(包括与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关的行为)之间的转化过程,是双方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是双方合作的核心的内部驱动力。中俄媒体的合作是一个集体资源动员的过程,也应努力成为一个从实现说服到树立权威的过程,增强双方议程设定、影响他者初始偏好的能力。
网络空间成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竞争的新领域。目前该领域内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就其治理机制展开的博弈。由于技术的领先使美国长期以来拥有对网络空间治理的主导权。随着大量发展中国家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建构更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公平、公正的网络空间治理机制。尽管ICANN顺利移交,美国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主导性依然留存,其部署的“多利益攸关方”模式与其他可能的治理模式的竞争也将继续。 在这样一个既有制度被逐渐打破,而新制度尚未形成的时期,中、俄两国应该抓住机遇,基于双方的共识,建立正式的对话机制,进一步开展实质性合作,积极参与新的全球空间治理制度的建构,提高两国的制度性话语权,并增强两国网络空间安全的自主可控性。
那些遭受环境伤害的群体会是沉默的大多数吗?基于2014年在西北四省县(区)对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在经历环境危害后,有65.25%的人会进行各类的环境抗争行为,只有34.75%的人选择沉默。通过二分类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媒介接触在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中起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传统媒介的“接触强度”和新媒介的“信任度”对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的促进作用较为敏感。而以往在城市居民环境抗争中有着积极影响的社会网络在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中则没有发挥显著的作用。随着乡村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同媒介的接触及其信任度是造成环境抗争或沉默行为选择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