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单波
    2019, 41(7): 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一个公共论域,它内含一种新百科全书主义:知识是有序 的,也是在交往实践中发展的;知识是基于特定经验的,也是在主体间交往关系中发 生交叉融合的;知识是有逻辑的,也是通过批判生产的。因此,以“百科全书”之名 建构的不再仅仅是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而是开放的思维空间。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王亦高 钟愉靖 黄从浩
    2019, 41(7): 1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根据2018年秋在北京地区开展的一项深度调查而写成的小型调研论文。调查 发现,当前北京地区新闻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与较浓的社会责任意识,个人能 否实现个性化发展似乎已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加以考量的重要因素,新 闻行业前景亦大有可期待之处。此外,与择业动机相关,当下新闻传播环境不断变化, 新闻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角色、新闻工作的社会功能的一系列认知,也会伴随环境的变 化而产生相应变化。职业角色、社会功能、择业动机,三者永远牵绊在一道。

  • 本期话题:健康传播研究
  • 本期话题:健康传播研究
    李凤萍
    2019, 41(7): 2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借鉴数字鸿沟的研究框架,采用互联网接入、互联网信息使用、互联网投入 度等几个维度的数字鸿沟概念,借助调节效应模型探讨数字鸿沟对不同教育程度群体 癌症知识获取速度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仅在互联网投入度与癌症知识水平之 间存在正相关,互联网接入和健康信息使用均没有显著地正向影响癌症知识水平,但 互联网接入显著缩小了不同教育程度群体之间的癌症知识水平差异,其他两个数字鸿 沟变量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上述结果仅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设,这说明影响人们从互 联网上获取知识的因素是复杂而多元的,数字鸿沟的内涵也比较丰富,有待于后续研 究在这一新的领域继续探索。

  • 本期话题:健康传播研究
    苏春艳 吴玥
    2019, 41(7): 4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渐深入的社会网络化不仅在改变人们的健康信息检索方式和求医模式,也对人 们的患病经历产生微妙影响。本文以近年来网络上“未知病毒感染者/阴滋症”事件 为例,将患病视为文化翻译的过程,并将患病分为生理迹象、症状认知、病痛体验、 疾病认同、症状解释和身体迹象等五个主要阶段,详细考察了每个阶段的患病行为和 网络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网络的社交可供性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医 疗健康信息,更为病人之间共享患病经历、获取健康认同提供了可能。所谓“网络化 病人”,即主要通过互联网经历而获得认同的病人身份。它越来越少地嵌入在群体当 中,而越来越多地成为因健康认同而有联系的个体。

  • 本期话题:健康传播研究
    周懿瑾 周智盈 佘涌波
    2019, 41(7): 59-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推进“互联网+医疗”大战略的背景下,口碑作为推广在线诊疗服务的重 要力量却没有得到理论研究的重视。线上医疗口碑通过互联网用户向患者再传播,会 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法,发现了关系强度、疾病严重性的影响,以及 性别的调节作用。数据显示,人们更愿意向强关系或是重疾患者传播在线医疗的正面 口碑。更重要的是,两性传播模式存在差异,男性更愿意向强关系他人传播;女性则 较为博爱,对强弱关系他人的推荐意愿无显著差异。在面对轻疾和重疾两类患者时, 男性的传播意愿无显著差异;而女性向重疾患者再传播的意愿更高。此外,研究还发 现,互依自我的个体更可能进行再传播;产品熟悉度越高、感知风险越小,再传播意 愿越强。本研究将有利于健康传播理论和口碑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也为在线医疗的普 及提供策略参考。

  • 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研究
    李春雷 李巍霞
    2019, 41(7): 7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其他PX事件不同,广东茂名PX事件因其线下游行抗议活动及线上PX百度词条 修改事件引发社会舆论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媒介联动与舆论衍化过程中,PX百度词条 修改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认知、心理结构深受社交媒体影响,并呈现出青年群体“微 政治心理”泛化趋势。本文通过对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进行田野调研,并经SPSS统计 软件分析,发现青年群体“微政治心理”演变过程与事件中的媒介情景营造、重组与 标识等相关联,并具有情感表达压抑化、地理辐射弱化、认知群体分化等特征;在传 媒作用下该群体的微政治心理也不断面临话语冲突、媒介权力差异及集群无序等风险 隐患,影响网络社会乃至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传播合力角 度,提出青年群体“微政治心理”媒介干预进路的思考。

  • 传播学研究
    牛静 孟筱筱
    2019, 41(7): 91-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交媒体信任是影响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网 络人际信任,构建了社交媒体信任影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 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501位社交媒体用户的媒 体使用数据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并无显著相关性; 2.社交媒体信任负向影响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 3.社交媒体信任正向影响用户的自我表露,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 对于理解社交媒体信任影响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解释机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 理论贡献。

  • 传播学研究
    方晓恬
    2019, 41(7): 110-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1980年代中国兴起“信息热”,“信息”概念被新闻学界引入与讨论,成为 沟通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桥梁。本研究基于史料提出,与“新闻”的融合并非“信息” 进入新闻界的初始状态, 1978-1992年间,“信息”经历了几重转型:1984年前以传播 批判学派的理论视野短暂出现,此后在讨论中转换身份,实现与“新闻”、科学方法 论的融合,进而推动实证主义主导的传播学在中国兴起。“信息”的转型、传播批判 传统的中断与新闻改革、思想启蒙热潮息息相关,最终服务于1980年代中国新闻传播 学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 新闻伦理研究
  • 新闻伦理研究
    林爱珺 余家辉
    2019, 41(7): 128-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点新闻挪用规则”是美国限制非法转载新闻的规则,它用于规制不当挪用新 闻机构发布单纯事实消息的搭便车行为,对解决当前中国媒体新闻报道不正当竞争纠 纷与新闻聚合网站的新闻生产与传播中的版权争议非常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溯源 的维度,认真梳理“热点新闻挪用规则”在美国INS案、NBA案、ANH案和Barclays 案、Dow Jones案等一系列判例中确立的司法实践与演进逻辑,分析此规则背后预设的 法理,讨论它在制止“不经播种,便要收获”的新闻生产中的意义,强调以“额头出 汗原则”保护新闻生产的劳动价值,以维护新闻行业的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

  • 书评
  • 书评
    王鑫
    2019, 41(7): 147-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城: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郑欣等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18年版,456页。ISBN:978-7-5201-2461-4,158元。
  • 书评
    袁艳
    2019, 41(7): 157-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媒介与传播地理学》,保罗·亚当斯著,袁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预计201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