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研究
    张昱辰
    2019, 41(3): 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不仅是工具性的运输手段,更是建构性的移动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方式、交往形态甚至日常观念。本文通过对1980年至2010年上海轨交变迁的考察,理 解城市轨道交通之于城市的建构性角色。研究发现,从地铁、高架铁路到磁悬浮, “第二次全球化”时代上海轨交的变迁构成了一种“传播”。从重构现代上海的象 征,战胜自然的技术奇观与城市名片,引发市民维权意识与新社会运动的市政工程, 有待改善的城市公共设施,到展示城市文明的公共舞台,上海轨交不仅始终负载着与 城市相关的各种意义,更在与欧美都市轨交史截然不同的“本土化”过程中,不断在 全球-地方之间演绎着复杂的文化政治,深刻影响着人们体验和想象城市的方式。作为 从全球到地方不同层次力量汇聚、冲撞、分化的焦点,上海轨交构成重要的“基础性 媒介”,在传播中不断改变着城市及其本身的意义,催发着全球-地方关系的重构。

  • 传播学研究
    季凌霄
    2019, 41(3): 2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限于视觉性的思维框架,以声音媒介及其使用为议题的传播研究倾向于关注社会 情境中人对声音内容的接受过程,将具有空间性的声音压缩到平面世界来讨论,忽略了 声音环境本身的形塑、声音的空间性以及它与人类感官的互动。而声音景观研究则从空 间与听觉者的感官经验出发来考察声音环境,以及经由人的听觉方式(包括解读声音文 化意义的能力和听觉的涉身倾向)而在内心形成的对此声音环境的印象。声景研究将声 音视作一种直接跟身体感官互动的环境,而非仅是内容的承载者。声景与听觉方式呈现 出某一时期特定的权力关系与物质技术特征。通过考察更广泛空间中的声景,能够拓展 与联系各个声音媒介的传播情境/场所,洞见它们之间的位置安排与权力关系。

  • 传播学研究
    叶俊
    2019, 41(3): 4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对“新宣传”概念进行理论脉络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构“新宣传”概念 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认为宣传与传播、公关之间应该理清界限,才能明确宣传概念,而 这是确保宣传正当化的概念基础。文章认为,新宣传在重构概念的基础上,还要对宣传 主体的权力进行约束,对宣传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进行制约并建立协商机制,最后通过强 化宣传伦理和加强宣传启蒙的方式以保证宣传的正当化。

  • 新闻学研究
  • 新闻学研究
    周睿鸣
    2019, 41(3): 55-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中国新闻业“转型”进行了制度分析。以话语制度主义切入“澎湃新闻”这 一案例,作者发现:作为新闻业变迁中形成的观念,“转型”的核心是数字传播技术在 新闻生产流程中的配置,旨在继续促进实践活动回归新闻本位并为之释放动能;作为 话语,它的重构及其实践“由内而外”接受职业力量的主导。对新闻从业者来说,“转 型”是实用的,有着鲜明“路径依赖”的规范,可被看作中国传媒市场化改革的延伸, 不涉及技术引入新闻场域以后权力关系的变动。这为理解中国新闻业变迁过程和后果提 供了理论前提。

  • 新闻学研究
    方晨
    2019, 41(3): 7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革“托管新闻学”公共性衰退的弊端,詹姆斯·凯瑞提出了“作为民主的新 闻”。“作为民主的新闻”反对将新闻看作是一种信息,而将其看作是人们获得新知的 一种方式和对话商谈维系社会关系的手段。这一理念可以追溯到近代欧洲和美国本土的 历史经验中,并由此推动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由于“作为民 主的新闻”理论存在过于理想化、剪裁史实、没有设定目标等问题,因此受到了各种批 评。但是,“作为民主的新闻”理念依然暴露出美国代议制民主体制下的深层次矛盾, 凯瑞在这场运动中扮演了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

  • 新闻学研究
    江灏锋 谯治 陈永进 白璐
    2019, 41(3): 99-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实证检验了重庆某政府机关新闻发布与公众守法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探讨 了法制传播的架构重点。研究发现:(1)当前公众从新闻发布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工 具性信息,信息获取量对守法行为倾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程度很低;(2)守法动机可 以分为工具性动机和规范性动机,仅规范性动机对守法行为倾向总体具有显著的预测作 用;(3)当前公众的规范性动机水平总体较高,普法宣却主要架构工具性信息。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李璐玚 邓绍根
    2019, 41(3): 116-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8年不仅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且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 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在这一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从历史、理 论、实践三个层面总结了2018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 哲学意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溯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舆论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的国际传播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媒体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媒体融合 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教育改革等。

  • 新媒体研究
  • 新媒体研究
    杨江华 陈玲
    2019, 41(3): 127-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社群化生活已变为当下中国社会的重要事实,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产 生了广泛影响,关于网络社群的形成机制、发展动力和演化变迁等问题亟待深入研 究。基于百度贴吧“帝吧”的典型案例追踪研究,文章发现:媒介技术、话题事件与 结构情境能否在特定事件活动中实现关联耦合,并催生一种新的互动模式,是解释网 络社群形成与维续能力差异的主要机制;网络社群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来自于身份认 同与群体规范的制度内生过程,以及能否由此形成一种显性的社群亚文化;网络社群 的演化变迁,一方面源自人数规模过快增长所引起的群体结构分化而导致原有社群整 合机制的失效,另一方面受到外部制度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特殊事件或集体行动的催 化作用。

  • 书评
  • 书评
    黄月琴
    2019, 41(3): 151-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李红涛,黄顺铭著。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322页,ISBN: 978-7-300-25204-9,50元。
  • 书评
    赵静蓉
    2019, 41(3): 168-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李红涛,黄顺铭著。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7年,322页,ISBN: 978-7-300-25204-9,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