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话题:社交媒体研究
  • 本期话题:社交媒体研究
    宫贺
    2019, 41(6): 6-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经历了“传播学者缺席”的早期阶段,“传播效果研究范式主导”的第二阶段 之后,中国的健康传播研究进入了新的“跨学科合作”阶段。本文认为,此一阶段的 学术任务包括由单一学科发力转向跨学科合作,从聚焦传播效果转向媒介的社会意义 研究、健康叙事研究、以及社交网络研究共生的多元学术生态。在理论层面,公共关 系对话理论(the dialogic theory of public relations)能否成为健康传播研究于主导范式 之外提供新的解释路径,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通过梳理媒介与社会的双重变革 情境下,健康传播研究在中国大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本文尝试探索适用于 社交媒体情境的健康传播研究框架。

  • 本期话题:社交媒体研究
    乐媛 周晓琪
    2019, 41(6): 2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政治传播研究中,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为选举期间议题在新旧媒介间的流动及 其结构性影响提供了有力解释,但鲜少有人将其放置在社会运动情境中验证。2014年 台湾地区发生的“反服贸学运”为探索这一效应的本土化特征提供了难得案例。通过 时滞分析发现,社会运动情境中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确实存在跨媒介议程互动。社交 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主要体现在初期提供议题资源和产生“共鸣效果”,而在后续抗 争中赋予议题情感属性的框架过程依然掌握在传统媒体手中,这一结果与选举情境下 的议题流动模式并不一致。当社运者将社交媒体更多作为资源动员的新工具时,其框 架建构的驱动力与效果往往不如有政治偏向的传统媒体,这意味着新媒体及其裹挟的民 意依旧很难摆脱被党派意识形态操控的风险。

  • 本期话题:社交媒体研究
    王璇 李磊
    2019, 41(6): 48-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解释社交网络游戏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理论体系主要有两个:有界广义互惠 理论(BGR)和社会认同理论(SIT)。本文以腾讯公司社交网络游戏《王者荣耀》为 实验工具,选取青岛地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亲社会倾向测量、贪婪程度、 攻击特质等五个变量,以有益和无益,同队和敌队、玩家的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探 讨了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初步证明,被试的自我效能感对亲社会行为具有 显著的影响;BGR对社交网络游戏当中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充分的解释力,而SIT解释力 不足;亲社会互惠期望作为一个有效中介变量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研究 成果有助于大学生在社交网络环境中提高互助意识,增进社会协作技能,缓解社交障 碍,并通过线上社交行为巩固现实社会关系。

  • 新闻学研究
  • 新闻学研究
    郝雨 田栋
    2019, 41(6): 66-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媒介内容生产的过程中,人们使用媒介和技术时的价值取向经常发生严重偏 离。因此,本文主要对当前媒介条件下内容生产形态和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媒介内容 生产中存在的关于“合理性”内涵的理解、“合理性”问题的发生环节以及“合理 性”的控制者变化等问题,研究人的意识、行为以及资本等外在力量如何影响着媒介 内容生产。在此基础上,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视角出发,对媒介内容生产中 的“合理性”调试进行路径探索,形成在理性认识下加强价值引导、边界思维下促进 行为约束以及市场逻辑下进行量化评级的认识。

  • 新闻学研究
    唐铮
    2019, 41(6): 8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对98位中国媒体从业者的深度访谈,考察了他们对职业认同感 (vocational identity)这一概念的在地理解(local perception),结合媒介融合背景下职业环 境和社会认知对媒体从业者造成的冲击,考察当代媒体从业者如何理解及建构他们在 职业认同感中的职业权威性。一方面,在技术特征凸显的媒介融合环境下,媒体从业 者原本的“把关人”强势地位被打破,“中央厨房”的模式使得媒体从业者独立自主 的个性化身份模糊,进一步成为社会化大生产机器中的特定环节,并在行业剧烈动荡 的背景下面对职业认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媒体从业者通过对群体职业认知的想 象与渴望,在时代背景下呼唤更加清晰、固定的职业身份,以此来面对行业变动下的 模糊和焦虑。在此背景下,当代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权威性通过组织认同、社会认同和 群体认同等职业认同感来实现初层级建构,“能动的在场”则成为保持和巩固职业权 威性的重要因素。

  • 传播学研究
  • 传播学研究
    於红梅
    2019, 41(6): 99-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戈德堡教授在反思时下欧洲难民、美国移民以及由此引发的西方民主社会危机的 现实背景下重读“芝加哥学派”社会学经典之作《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翻译此 文,希望也可对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界进一步了解该学派有所启迪。即这样的再阐释, 可能提供了一个看待“芝加哥学派”的不同视角,展示了在当下的政治情境中重读、 精读经典的论述路径,并显示了经典论著如何为我们批判当下的现实提供了理论资源 和问题意识。

  • 传播学研究
    查德·艾伦·戈德堡 於红梅
    2019, 41(6): 104-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威廉姆·托马斯和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合著的多卷本《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 自1918到1921年陆续出版后,成为早期美国社会学的奠基之作。它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是以影响深远的社会解体范式区分原初群体的组织、社会解体和社会重组。本文认为, 这一范式得以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是一战之后在波兰和美国展开的国族建设和犹太 人的市民融合。本文通过三重比较以支持这一主旨。首先是《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与 《旧世界特质的移植》之间的比较。后者出版于1921年,虽然当时署名为美国社会学家 罗伯特·帕克和赫伯特·米勒,但主要由托马斯撰写。在这一文本间比较的基础上,本 文进一步对在波兰和美国两国发生的社会重组展开比较。最后,文章聚焦于托马斯和兹 纳涅茨基对分处这两个国家的波兰人和犹太人之间所做的比较,以及这些比较在社会解 体范式生成中的作用。本文最后的落点是从《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中出发,反思为何 对外来群体的市民融合有时会失败,以及如何才有可能成功。

  • 传播学研究
    汤敏
    2019, 41(6): 12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求主流意识形态具体的运作机制与认同形成机理,走向中-微观的话语实践分 析成为一种值得重视的研究范式。基于第三代话语理论的进路,围绕国家与社会在意 识形态话语实践中的互动这一实证化视角,本文考察了电影《建军大业》传播中的主 流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作为一次典型的意识形态话语实践,《建军大业》及其传播 在后现代多元身份认同与主客体错位的历史语境中,通过打造一种“年轻派”的话语 纽结点将各差异性的主体立场与能指因素加以接合,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对多样化主 体立场的重塑与身份认同的统合,从而相对成功地实现了面向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观 众的意识形态认同召询与领导权建构。本研究还表明,从话语实践的角度推进主流意 识形态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第三代话语理论的“接合分析”对此具有鲜明的理论解 释力与方法可行性,值得相关研究的探索性开掘。

  • 新媒体研究
  • 新媒体研究
    徐智 高山
    2019, 41(6): 145-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网络女性自治区”——自媒体美妆视频中女性嫌恶话语的表现与产 生原因。这种嫌恶以女性受众对女性博主的攻击谩骂与嘲讽为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参 与式网络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网络女性性别嫌恶产生的心理过程是女性将性别歧视 逐渐内化的过程,是一个新媒体技术环境和社会多方因素共同影响、浸染的过程。然 而,新媒体赋权表象下的女性性别意识仍处于“缺席”状态,当下性别话语深刻地受 到来自社会结构和技术权力的双重塑造。

  • 新闻传播史研究
  • 新闻传播史研究
    刘大明
    2019, 41(6): 164-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古代新闻史上,邸报作为官方信息发布的主要媒介载体,满足了士大夫阶 层了解朝廷动态的信息需求,成为宋代独具特色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对于士大夫来 讲,他们不仅对官方信息有了精神依托,而且有了评价对象,并由此产生了“读邸报 诗”。这些随感而发的邸报诗,其内容涉及政治活动、军情战报、社会文化等方面, 对于研究宋代新闻传播活动均有重要的价值。